反核公投專題等女兒米魯長大會不會還在討論核四立委林昶佐嘆虛假議題拉扯臺灣

發佈時間 2021/12/3 08:29:50
最後更新 2021/12/9 05:58:38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早有共識的議題一直吵,核四真的是經典!」無黨籍立委、「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接受沃草專訪,討論核能議題,也分享他對公共議題的體會。他強調,社會對核四早有共識,也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期間封存,如今核四的廠商倒閉、團隊解散、設備過期、燃料棒運走,完全無法運作,卻還佔據著公共討論,正是這幾年臺灣被各種虛假議題拉扯的縮影,來回討論已經有共識的議題,不只浪費大家力氣,也擠壓了其他議題的空間。林昶佐嘆,當年跟家長一起參加反核遊行的小孩都已十五、六歲,「等我女兒米魯長大,會不會還在討論這一題?」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攝影/朱乃瑩。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攝影/朱乃瑩。

1996年臺灣進行第一次總統大選,當時彭明敏、謝長廷代表民進黨挑戰中國國民黨的李登輝、連戰,雖然大敗,過程中卻捲動社會的熱烈思辨。林昶佐也是那時候開始思考民主價值,並接受臺灣主體意識的洗禮。當時臺北市由陳水扁執政,在總統大選日同天舉辦臺北市的核四公投。當年20歲的林昶佐也在那時第一次接觸核四議題,想法很素樸,認為公共議題應該有民意基礎。一項重大建設未經當地居民同意,怎麼可以?這也扣連著他對民主的想法。

即便與其他核電廠相比,核四也無法讓人有信心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外海一場嚴重地震引發海嘯,重創福島第一核電廠,引發爐心熔毀,大量輻射物質進入空氣及海洋,疏散範圍達20公里;核污水至2021年累積125萬噸,預計於2023年放流入海。面對無法預測的天災,林昶佐說,相信日本在福島海嘯之前,也沒有想過問題會這麼嚴重。但臺灣位處地震帶又人口密集,卻有這麼多核電廠,「實在無法安心。」

他也表示,天災無法預料,而核四本身的安全性也讓人擔憂。核四從動工興建以來就有大小弊案接連爆出,2003年甚至被監察院糾正,到近年又發現斷層通過廠區下方,「即便與其他核電廠相比,核四也無法讓人有信心。」

我不是那種喜歡把問題丟給下一代的人

「我不是那種喜歡把問題丟給下一代的人。」除了在地民主、核能安全,林昶佐說,自己在有了女兒後,開始會從能源永續的角度思考核能議題。他指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處理中、高階核廢料,甚至沒真正找出解決辦法。林昶佐直言,這使核能變成世代正義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創造了問題,丟給下一代面對。」這一代人無法解決核廢料,當然也不會告訴下一代如何處理。對於擁核團體聲稱核能發電較少排放溫室氣體,因而是「綠能」,林昶佐批評,碳排放不是人類要面對的唯一問題,核能發電的碳排放雖少,但「創造的廢料更可怕、完全無法處理。」

林昶佐觀察,縱使國家之間會有各自的能源選擇,但世界趨勢仍是朝向發展可循環的再生能源。林昶佐強調,核能並非可再生、可循環的能源,而現在的人類應有智慧及能力思考永續能源。他說,明明臺灣在進步議題、進步產業都很有空間,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都有機會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卻有人堅持回頭擁抱核能,根本是不負責任。

對於「核四商轉」公投領銜人黃士修宣稱,「一個人用一輩子核電,產出的核廢料只有一瓶養樂多大小。」林昶佐痛批,「那就不是尺寸的問題!」如果用尺寸可以衡量,也不需要分為低、中、高階來標示對環境的影響。林昶佐認為,核能支持者已經鑽進了牛角尖,相信反核的人就是理盲,「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都懂」,陷入階級意識及菁英主義。

兩大黨曾經對核四有共識,但為了懲罰蘇貞昌,藍營精英一起出爾反爾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年底的公投視為「倒閣公投」。林昶佐則認為,對行政院長的監督有清楚的體制路徑,中國國民黨卻將得來不易的公共議題共識與此掛鉤。「但重啟核四又不是懲罰蘇貞昌,是懲罰所有臺灣人民。」說到重啟核四需要的天文數字,直言「多花 800 億就為了懲罰蘇貞昌?又不是他出錢。」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攝影/朱乃瑩。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攝影/朱乃瑩。

林昶佐語重心長表示,社會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共識。千辛萬苦凝聚的共識一直被顛覆,「社會有點疲乏了。」他指出,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在國家認同、對中立場有巨大分歧,但在核能議題上,難得兩大政黨、整個社會都曾經有過共識。福島核災後,許多「挺藍」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都站出來反核,中國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總統,也在2014年宣布封存核四。

「四大公投的題目或者是早有共識,或者是延續性政策,」興建三接、開放萊克多巴胺肉品等政策都跨越政黨輪替,核四更是早已討論過無數遍。林昶佐無奈嘆道,「有人一下挺、一下反,翻來覆去吵,整個社會都會累。」

在這些早有共識的議題之中,「核四真的是經典」,林昶佐很擔心「等我孩子長大,該不會還在討論這一題?」林昶佐強調,每個人可以討論、關注的公共議題有限,卻要耗費精力來回討論已經有共識的議題,不只浪費大家力氣,也擠壓了其他議題的空間,這讓願意投入公共議題的人非常灰心,造成的結果是讓整體公共討論的氛圍低落、素質下降。

說到後來,林昶佐難掩氣憤。「一整群藍營的菁英一起出爾反爾!只因為討厭蘇貞昌、要倒閣!」他認為,這幾年臺灣在公共議題的討論品質不斷下降,就是因為一些政治人物會出於個人政治利益,推翻自己曾經的公共論述、社會共識,是不負責任、虛耗臺灣。

「到底能不能放過臺灣人!」林昶佐指出,核四的廠商倒了、團隊解散了、設備過期了、燃料棒運走了,完全無法運作,卻還佔據著公共討論,正是這幾年臺灣被各種虛假議題拉扯的縮影。林昶佐嘆了一口氣說,如果大家可以看到臺灣有在進展,一題一題往前解決,就能維持住人們對公共事務的熱情。但十幾年後核四還在撞牆,當年跟家長一起參加反核遊行的小孩都已十五、六歲,「真的太見鬼!」

有進展的議題像是什麼?林昶佐舉例,轉型正義就是階段性任務一直有進展,接連成立黨產會與促轉會、通過政治檔案條例、目前也在規劃沒收財產返還。縱使每個階段會遇到困難,但至少不會回到起點討論黨產條例立法。

有人利用罷免及公投耗損社會信任:就是要正面迎戰!

公投門檻降低,未來或許要頻繁面對這種虛耗?林昶佐語氣堅定,「就是要正面迎戰!」他解釋,有人利用罷免及公投的制度耗損社會信任、擠佔公共議題的資源跟時間,其他不希望葬送臺灣未來的人,就要正面因應。「他們也會耗損自己的能量,幾次之後發現不能得逞,就不會再亂了。」

怎樣算正面迎戰?林昶佐以近期的罷免案為例,指出黃捷(高雄市議員)、陳柏惟(臺灣基進立委),以及他自己(無黨籍立委)的罷免案中,連署過程都有很高的作弊率。他說,常有人建議他「別一般見識」,但他的選擇是揭露作弊情形,凸顯「不會放任他們這樣弄」。

公投案也是,林昶佐分析,從羅智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臺北市議員)的發言來看,中國國民黨有意複製2018年公投及縣市長選舉大勝的路徑,「為了奪回執政權,設計公投來扯政府後腿。」如果反方還像2018年消極應對,就有可能被其得逞。現在積極應對雖然還沒有結果,「但至少清楚表明我們在捍衛什麼。」

對於年底公投結果的預測,林昶佐偏向樂觀。他說,有些個人或團體想透過罷免及公投制度獲取政治利益,相信公投結果會讓他們受挫,「別總想用民主打擊民主」。

沃草為什麼製作臺灣核四不核四專題報導

2021 年 12 月 18 日將進行的核四公投,是四案中歷時最久的一案。核四歷經數十年的討論,過程中各種安全問題不斷被提出,卻仍面臨公投。核四一旦續建,在安全、環境或是財政上對臺灣來說都是一大負擔。

針對核四公投案,沃草特別推出專題,希望跟大家一起思考,臺灣到底核四不核四?

點這裡,定期定額

餵養《沃草》,支持《沃草》帶給你更多專題報導。

點這裡,回到專題

看更多《臺灣核四不核四》的專題報導,一起守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