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 520 連任就職典禮發表演說,提及未來四年將啟動修憲,備受關注。公民團體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國際法學者宋承恩日前(20)於講座指出,蔡英文就職演說提出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以「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為方向,展開憲政改革,但並未明確劃定修憲範圍,「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宋承恩認為,蔡英文演說雖然沒提到修憲會涉及臺灣國家定位問題,但也沒有否定這項可能,以蔡英文過去四年推動年金及司法兩項重大改革的行事風格來看,這次修憲是否會打開修正國家定位的方向、還是如過去憲改經驗又是空包彈,關鍵將是社會對修正、改變「中華民國」定位及國家正常化展現多大的力量。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總統蔡英文 520 連任就職典禮當日晚間,在臺北舉辦「讓誰滿意的就職演說」講座,邀請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蕭育和,針對蔡英文就職演說內容,她自 2016 年上任以來四年的施政方向,以及臺灣如何在武漢肺炎「後疫情」時代走向更具有主體性的國家未來,進行分析並表達看法。
憲改將開啟修正國家定位方向?宋承恩:社會力決定修憲幅度
宋承恩指出,蔡英文演說提到她接下來的任期中,立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單純從她提到的方向來看,表面上是為了「國家體制強化和民主深化」,但並沒有劃出非常明確的修憲範圍。有些在演說中提到的憲改方向,甚至不需透過修憲改革,或是改革已經在進行中。譬如司法改革方面,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已經提出了「國民法官」的改革方案,即將在 8 月掛牌運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示了監察院要轉型的方向,但也只是轉型、並未涉及修憲才能處理的存廢問題。
蔡英文宣布未來任期內即將啟動社會討論已久的憲改,但除了將在修憲時處理 18 歲公民權最為明確,其他要處理的部分並不明確。宋承恩認為,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為修憲留下「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雖然沒有說是否要在修憲中處理妨礙臺灣建立國家地位的問題,但這個留白,也代表著隨著未來憲改的進程,可能性還是存在。
雖然臺灣過去曾歷經多次修憲,國家定位問題卻始終很難成為憲改工程的主軸,甚至是常被擱置的議題。宋承恩表示,對於蔡英文預示未來將發生的修憲,可能產生的具體成果,以過去修憲經驗來看,不需要期待太高,但能不能做到、或做到多少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蔡英文在連任就職過程中,把修憲「打開來談」,就已經是重要的一步。
未來即將展開的修憲,到底會不會開啟修正國家定位的方向,還是像過去一樣,許多臺灣人期待憲改能朝國家正常化、國家定位等議題修正,但多次修憲盼到的都是空包彈?宋承恩認為,蔡英文提出修憲的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因為社會不斷有修憲處理國家定位問題的呼聲。
宋承恩以「台灣制憲基金會」5 月份發布的最新民調指出,高達 91% 的受訪民眾支持臺灣應該朝向一個正常國家方向前進,67.7% 受訪者認為目前帶著中國色彩的憲法需要調整。這些數字都凸顯,臺灣公民具有「國民意識」,只是從來沒有正式去面對國家定位的相關問題。
關於未來修憲的方向,宋承恩指出,以蔡英文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推動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的行事風格,在連任就職的時間點提出修憲,他認為是放出試探社會意見的風向球。臺灣的憲改工程接下來將如何進行,社會展現多少力量、對於在修憲中處理國家定位向蔡英文施加多大力道,將會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