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g0v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高嘉良在今(30)日演講中強調開放資料原始碼(開源),以及眾人協作的重要性,即便沒有中央協調的機制,透過眾人協作也能完成專案,甚至有爆炸性的成果產出。Wiki、政治獻金數位化、高雄氣爆資訊整合...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集結「資料開源+眾人開幹」的精神,高嘉良表示,g0v零時政府不是「反政府」、而是「反酸民」,希望邀請大家一同加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行列,都變成那個「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的「沒有人」!
長期推動開源社群的高嘉良在2014台灣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上,以「資料、社群、大協作--零時政府的數位革命」為題,分享自己參與g0v零時政府的經驗,並號召大家「開源、開幹」,讓公民精神開花,一同改變社會。g0v零時政府是推動政府資訊透明化的社群,秉持著「開放政府資料讓政府透明,人民更容易做主」的理念,致力於開發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與工具。
他首先定義「資料科學(Data Science)是透過一些方法處理一些資料,達到某些結果(Data + Method → Result)」有公開資料、明確方法,並符合「過程能被他人驗證、重複進行,並且存取結果」的要件,所得的結論才能稱作Science。
高嘉良點出目前台灣社群缺乏協作的文化與工具,因此大家不習慣把原始資料、分析過程開放讓他人引用。目前台灣較多的開源資料(Open Data)主要來自於政府。
g0v零時政府在2012年10月24日成立,起因於當年行政院推出的「經濟動能推升」廣告十分愚蠢,使高嘉良決定利用開源社群來號召大家進行一些與公部門相關的專案。他舉例,政治獻金的資料需要實際到監察院才能申請列印,在g0v的「政治獻金數位化」專案中,NGO列印、掃描資料後,再由工程師接手透過Computer Vision的方式去掉原始資料中的外框、監察院浮水印,並將這些資料切成一格一格、類似平常註冊網頁時須填入的數字認證碼,讓網友協作鍵入數字以供電腦讀取,30萬筆資料由1萬人在24小時內便全部完成!
這些眾人協作(Crowdsource)的專案,有趣之處在於並沒有中央控管(Central Coordination)也能完成專案。Wikipedia便是一例,Wiki的前身叫做「Nupedia」,希望把百科全書放到網路上,為了確保內容無誤,條目需要經過專家七步驟的嚴謹審核才能公開,因此兩、三年內僅有一百條左右的產出。後來,創辦人決定轉變方針,讓Wikipedia上的條目不需審核、每個人都能進行編輯,開放協作後,條目的產出便以指數型成長暴增!
零時政府g0v旨在結合「開源+開幹+開花」,透過開源與實作,結合公民社會精神,希望能改變社會。20個月以來,已經完成、、......等大大小小的專案,並試圖把協做方式推廣到其他事件應用上,這次高雄氣爆,便有很多人立刻透過協作平台「hackfoldr」將氣爆事件現場混亂、不斷冒出的資訊彙整,協助網路傳遞正確訊息。
那麼,協作要如何運作呢?高嘉良以「儘早釋出、隨時釋出(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呼籲大家稍有概念便可拋出到社群,不需等到想法完整才讓大家知道,這樣便能不斷吸收眾人回饋;另外,他也提出「歡迎動手修正(Patches welcome!)」,集眾人之力一起優化專案!
最後,高嘉良笑說,「之前很多人問,零時政府是不是反政府組織?其實它比較像是『反酸民組織』: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ptt的一個流行用語和文化現象,字面意思就是「愛酸人的鄉民」,這些人只會嘴炮,但現實世界中什麼都不會做。「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沒有人」是萬能的,透過草根、開源、大規模的動員,許多事情經由協作都能完成。透過開源,許多知識就不會被壟斷在學術圈或特定領域,或許圈外的人有很棒的想法能夠讓這些資料有更巨大的影響力,這就是Open Source的力量。

圖說:g0v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高嘉良強調開放資料原始碼(開源),以及眾人協作的重要性,即便沒有中央協調的機制,透過眾人協作也能完成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