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22)日下午17時,在318學運發生92小時後,行政院長江宜樺擠入青島東路人群,「退回服貿、守護民主」的抗議聲,不時打斷江宜樺人肉答錄機似的官樣對話,江宜樺的宣言沒有任何新意,「沒有打算退回」、「不能在這個會期簽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第一次直接對話就在雙方無共識的情況下終止。
有禮貌愛乾淨非困局
是擴大格局
總統馬英九至今沒有正面回應學生、公民團體的訴求,可謂是一種拉鋸戰,到了第五天,終於讓江宜樺來宣達政令,為什麼會這麼晚出面?有些言論指出,這次學運彷彿承襲公民1985行動聯盟的「禮貌公民運動」,江宜樺在這樣的氛圍下,壓力不足,就可以官威十足。
事實上,中華民國史上頭一遭學生佔領立法院,呼籲「退回服貿、拯救民主」,結結實實衝撞了馬政府的權力結構,誰都不敢接這顆直球的狀況下,讓檯面上各級要員各出奇招。
鎮暴警察屬於行政權管轄、立法院則擁有立法權賦予的自治區,面對一群橫臥補眠、看書、唱歌喊口號的學生與人民,遇上「溫和有禮貌」的抗爭,武裝攻堅的正當性、必要性必然受到質疑。
因此過去幾天,大家看到幾位藍委、江宜樺頻頻宣稱「國會自治」,向王金平表明「可以協助借調警察」,王金平則一再重申「保護學生」立場,寧可讓立院停擺,就是沒有一人敢宣布「強力攻堅」,由於包圍立院的民眾數以萬計,警方不動、人民不動,就這樣形成了平衡。
王金平關說案的緊箍咒因一審無罪解套後,拒絕總統發起的院際協商,將燙手山芋拋了回去。江宜樺、蔣偉寧逼不得已接見學生,卻也不需要害怕親上「火線」會受甚麼皮肉之傷。若組成重重人牆的是真正的暴民,閣揆、部長豈止是被飽以老拳而已?
而參與學生做好垃圾分類、回收,畢竟,誰能忍受擁著垃圾廚餘入眠?讓現場環境不致髒亂,「有禮貌、愛乾淨」維護了可以長久運作的戰場。
枯等能逼供馬政府面對現實?
關鍵在下周二
民間、在野黨反對服貿,與資本家、執政黨堅持服貿必過,這是一場拉鋸實力和資源的戰鬥。
執政黨有國家資源,而反服貿包圍立法院的NGO團體、學生社團、志工團隊共有55個之多,粗略分割可分為中山南路台獨系列社團、濟南路NGO團體,青島東路、鎮江街則由憲政公民團、綠色公民基金會、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黑島青)、捍衛苗栗青年聯盟(捍苗青)、公民覺醒聯盟(公覺盟)輪番掌握主持棒,以及負責糾察秩序、物資運送。

由於各團體據守不同路段,這次在媒體鎂光燈曝光最多的,莫過於佔領議場的黑島青林飛帆、魏揚,還有捍苗青的陳為廷。
議場內外出現的問題,除了網路斷線造成資訊不對稱,容易使工作人員產生誤解。另外吃飯、喝水、睡覺、看書、上廁所、小組討論時,都有媒體緊迫盯人的環境下,林飛帆、陳為廷等只要一有動作,「下一步是什麼?」「你們會衝撞總統府嗎?」麥克風立刻蜂擁而上,內場十分悶熱,精神壓力不斷累積消耗體力,無法好好睡一覺,要開一個腦袋清醒的決策會議,就越來越困難。
佔據議場、場外靜坐看似被動,但難道這真的只是浪費精神嗎?
其實未必,癱瘓國會議事後,許多馬政府宣告要在本會期拚過的法案,如《自由經濟示範區》、《都市更新條例》等,都是對社會影響深遠的重大法案。其中舊版《都更條例》被大法官宣告違憲,若不在今年4月26日前通過新版的《都更條例》,全台都更案都可能陷入停擺。
同時,3月24日到3月28日這一周內,內政委員會由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擔任召集委員,原本他已排定服貿協議逐條審查,但國民黨團已經否決了這次委員會的正當性。
至於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主導的的服貿協議議事錄,究竟合不合法?若不合法,國民黨團是否會利用下週二(3月25日)程序委員會,再度將服貿協議排入下週五(3月28日)的院會,或是在院會上進行臨時提案插入議程,國民黨團便以立法院多數優勢,讓服貿協議過關。
因此,如果學生、公民團體能挺過3月25日,就可能破解第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若抗爭讓3月28日院會告吹,學生們即使不上凱達格蘭大道餐風露宿,也會升高馬英九對於民間反服貿力量的恐懼,退讓的可能性也將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府方、藍營與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一直沒有否決強制驅離的可能性。
堅持初衷
兵疲馬困一樣運作
NGO團體在五天下來,租用音箱、帳篷、接電路與流動廁所等等,已經燃燒了上百萬。這樣的負擔,很可能讓有財源收入的NGO團體退場,林飛帆、陳為廷等學生組織沒有預算經費,這時很可能是藍、綠營紛紛展開政治接觸的時刻。
若是政黨對學生展開政治接觸,很可能用利益分配來分化學生陣線,讓學生分裂成派系陷入內鬥,這很可能讓反服貿的能量分崩離析。如果不堅持「退回服貿、制定協議監督條例」的初衷,恐怕會被各個擊破,再也等不到下一個反服貿熱灶熊熊燃燒的時間點。
在這種狀況發生前,一定要強化組織體質,跨越組織唯才是用,把民眾熱心捐獻的物流系統彙整起來、妥善分配,才能吸納那些「放本系學生公民假」的大專院校與系所的學生,大家以輪班的方式,繼續癱瘓立法院議事,來對國家機器與行政權的最高統帥──馬英九施加壓力。
主動衝撞?時機戰略須謹慎
由下而上發動改革很困難,在不耐煩地等待中,三五好友萌生「不如進攻甚麼地方,把衝突擴大」的想法,然後去影響自己的團體,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但請不要忘記,在衝入議場的四次攻堅後,警、民雙方達成的共識是「你不動,我也不動」,一方先採取攻勢,加上外場聲援民眾減少時,很可能讓見獵心喜的政客有理由強制驅離,屆時民眾推擠受傷,加上輿論風向球怎麼轉?一切都是未知數。
在未來一周內,如果佔領立法院的學生與公民團體,保持體力,商討出能說服國人、又能施加執政者壓力的策略,相信面對老謀深算的政治人物,反服貿的抗爭者們將能展現出最高的公民素質與智慧,在台灣的命運決勝點上,守護自由民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