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起重機暗藏監控裝置台灣如何防止中國起重機成為另類間諜

發佈時間2024/8/23 08:21:40
最後更新2024/8/23 08:51:33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中國的紅色滲透無所不在,近年來美國質疑全球市占率超高的中國起重機,恐成另類間諜,成為替中國大開監控後門的「華為」第二。若是對於能回傳資訊的中國起重機再不防範,最嚴重甚至可以讓中國不動武就關閉港口。

對於要如何防範「中國間諜起重機」入侵,五月時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沈伯洋、洪申翰等人,就召開過記者會,指出近年來中國起重機數量激增,目前基隆、台北,高雄港口清一色為中國起重機。這些有遠端操控疑慮的中國機器,恐釀資安問題。

雖然交通部等單位指出,目前的中國起重機並沒有連線功能、也未使用中國軟體,資安疑慮小。但鍾佳濱與同黨立委林楚茵,以及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今(23)日進一步呼籲,除了前端檢核中資、中國製造疑慮外,事後的保固維修也必須要控管,呼籲建立更全面性的資通產品去中國化檢核機制。

面對中國起重機侵門踏戶危機,各國怎麼面對?台灣身處中國文攻武嚇的第一線又該如何防範?

Q:中資起重機有什麼國安疑慮?

鍾佳濱提及,台灣近年來引進不少中國製的起重機,大多來自 3 個中國的主要製造工廠:徐工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其負責人分別是王民、梁穩根,以及詹純新,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大的常委或人大代表。顯見這 3 家公司,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黨營企業。

而從起重機相關規格網頁,可發現這些移動式起重機,有個類似民航機的「黑盒子通訊記錄器」,可以透過衛星傳輸整個起重機的操作資訊,甚至可以遠端遙控。鍾佳濱指出,這些設備原本的用意,是萬一工作人員發生意外時,可以即時截斷起重機運作。但和勞工安全息息相關的設備,卻因為與中國扯上關係,成資安破口。

鍾佳濱就以今日軍事情報局的新聞為例,軍情局的勞務承攬商,為了要招募搬運工,大喇喇在招商訊息上,曝露了軍情局不對外公開的確切地址,還說明了搬運的內容,已透露出諸多機敏資訊。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召開「起重機補助排除中國黨政軍 關鍵基礎設施檢核國安資安」記者會 (攝影/廖昱涵)

報導也指出,只要稍具情報背景,就可以從「搬運 10 公斤」,推斷是在搬個人裝備;從工作時間與新生入學季吻合,就能推測應與搬運軍情局新生物品有關,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推敲出軍情局今年新生人數。鍾佳濱指出,類似的情況如果換成起重機,中國藉由傳輸晶片,也不難去推算保護戰機的防空岩體類型、防護能力、部署地點以及完工時間等機密。

Q:中國起重機如何在全球引起間諜疑雲?

早在今年三月,外媒《華爾街日報》就曾經報導,美國國會對全美國港口裝設的中國製起重機進行調查,發現「上海振華重工」起重機,具有可遠端存取的「蜂巢式調變解調器」。美國海岸防衛隊司令部指揮官范恩(JohnVann),也在聽證會上指出:「中國起重機存在刻意設計的漏洞和弱點。」顯示起重機上確實存在國安風險。

根據去年的外媒報導指出,負責中國「一帶一路」的承包商「上海振華重工(ZPMC)」,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在運送起重機的貨船上,發現情蒐設備,利用合法業務掩飾秘密情蒐。甚至起重機的操作軟體,也因為是由中國設計,美國當時還提供 2 年簽證給中國籍操作人員,成為中國間諜活動的潛在管道之一。

上海振華重工在全球享有 7 成的高度市佔率(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GeorgHH ;授權條款:Public domain)

這家具有資安疑慮的上海振華重工,全球市占率高達 70%。美國前國家反間諜安全中心(NCSC)所長伊凡尼納(William Evanina)就比喻:「中國起重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魏塞(Michael Wessel)就指出,港口基礎設施是關鍵的薄弱領域,倘若中國軍方能夠控制起重機,甚至可以不動武就關閉美國港口。

為防範中國間諜起重機,美國政府預計在港口安全上投入高達 200 億美元(約台幣 6390 億),其中更包含睽違 30 年來,再度於美國國內自行生產的起重機。

其實在去年底,韓國氣象廳就發現中國製的氣象設備中存在惡意程式,讓韓國政府對中國製監視器等類似設備,進行一波全面調查。而韓國多家港口公司,也不再使用中國製起重機等產品。

荷蘭政府也在今年,開始針對國內數百台來自上海振華的中國起重機展開調查。

Q:台灣目前有多少中國製起重機?

根據鍾佳濱初步統計,在貨櫃港上看到的固定支架「橋式」或「門式」起重機,中國製在 2023 年已遠遠的超過日本、荷蘭的起重機數量。在工地看到的「移動式起重機」,過去以德國、日本製居多數,但近來中國製逐年增加。

台北港曾於 2007 年與上海振華簽約。中國新聞稿更指出「上海振華又一次將日、韓廠商産品摒出國門之外,充分證明ZPMC産品的質量、價格、服務和技術等優勢,已得到台灣業內人士信任。」(圖片取自:中國政府網)

交通部港務局主秘饒智平指出,目前台灣國際商港的橋式或門式起重機,總共有 131 座,中國製廠牌佔 99 座,其中上海振華就囊括 92 座。但他強調,雖然硬體設備是中國製的,但本身硬體設備並沒有訊號輸入的功能,所以較沒有資安疑慮。

Q:政府相關部門,如何回應資安疑慮?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科長黃新武指出,會迅速修正起重機的汰舊換新補助要點,明確排除中國製品。

交通部港務局主秘饒智平說明,根據《商港法》或是國際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每年會針對港口設施查核,去年開始對起重機進行資安查核。硬體設備雖是中國製,但它本身並沒有訊號輸入的功能,較沒有資安的疑慮。至於軟體,清查下來也沒有任何用中國製軟體,基本上以日本、韓國、德國、瑞士,或我國廠牌居多。系統本身也屬封閉系統,設有資安保護設備,以防止遠端入侵。

臺灣港務公司港棧管理處研究員謝大偉表示,港務公司針對使用中國製起重機的業者,辦理內部資安稽核,並未發現重大缺失。至於港務公司自營櫃場部分,也納入港務公司內部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列管範圍,定期做防護檢視、資產及特權帳號盤點等措施。

交通部港務局主秘饒智平 (攝影/廖昱涵)

Q:中國製起重機資安疑慮如何解?

其實在去(2023)年立法院修《商港法》時,當時就無異議通過附帶決議,要求交通部航港局及港務公司應研議於港口橋式起重機之採購規範中納入禁止中國製之相關條款,針對既有之中製起重機,則強化資安稽核作業。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則直指,政府的採購分為「財務採購」以及「勞務採購」,即使禁止採購中國製產品或禁止中國商來投標,但是採購中並沒有真正去檢查承攬商所使用的設備是否有用到中國製的產品。他建議,中國廠商面對全球的疑慮,其實用各種方式來迴避西方民主國家的檢驗。

賴中強指出,政府應該要盡快協調成立「去中國化認證中心」,以起重機為例,即使沒有遠端遙控設備、非中國製,但可能裡面的關鍵零組件是中國製的?或者用中國製的軟體?其中許許多多的關鍵事項,必須要有一個專業認證中心來處理。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攝影/廖昱涵)

鍾佳濱也指出,目前全世界包括台灣,都大量使用上海振華重工的起重機。但當進口這些機具時,供應商是否要事後保固維修?通常他們會向陸委會申請,原廠人員進入台灣維修。他指出,對於中資或中製產品,都只有在前端檢核,往往忽視後續的維修風險,即以維修為名引進中國人員入境的情況。縱使這些機具一開始沒有違規設備,但是否可能在後續維修期間,被偷偷安裝傳輸晶片?

鍾佳濱強調,這不是一次性檢核就能滿足,事後的保固維修都必須去控管,國安資安不可一刻輕忽。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則指出,中國的起重機,「可能」還沒有進入關鍵基礎建設的工地中,但如果中國的硬體加上了網路,再加上軟體的配合,就很可能成為中國情蒐的重要工具。她強調,資通安全除了自主化、推動「國產資安產品認證」外,在這些還沒有辦法達到既有目標之前,就必須揭露,政府有義務讓全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