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背後那群人不是整天喬事情 國會助理忙什麼

發佈時間 2017/1/25 01:02:00
最後更新 2020/1/21 08:25:07

國會助理忙什麼?

撰稿/何宇軒

晚間黃金時段的談話政論節目,立法委員是永不缺席的固定班底;不論是執政黨立委辯護政策還是在野黨立委砲轟施政,這裡是除了立法院之外,朝野立委廝殺的第二個戰場。

在攝影機照不到的地方,一旁隨立委上節目的助理,是戰場真正的主角。「30 秒內確認老闆(立委)問的問題、90 秒找資料、再用 30 秒回答問題。」在節目短暫的三分鐘休息時間裡,這項緊湊、快節奏的任務,對立委助理W來說,並不陌生。因為談話性節目興起,除了立法院業務,也要配合老闆通告行程盯直播節目,「但這些都不算加班」。立委助理H也說,老闆不管上政論節目,或在選區遇到專業的議題,都有可能立刻打電話來問,助理要能馬上講得出答案。

國會助理可大致分為「行政」、「選服」、「法案」三種類別,其中,與法案產出最相關的就是「法案助理」。而同樣是法案助理,也會依該助理任職於立委辦公室,或不屬於特定立委的黨團辦公室,而有「立委助理」、「黨團助理」的分別。由於法案助理的業務攸關法案的產出,與國會最重要的工作 - 「立法」最為相關,但這些法案助理又是在怎樣的工作環境下勞動?這是本文要向讀者介紹的主題。

任職立委辦公室的J說,法案助理除了負責產出法律草案、擬質詢稿、再來就是談話參考(談參)。談參包括立委上政論節目的發言內容,還有演講、座談會,只要是立委有可能發言的場合,都要負責擬稿。

若老闆本身又擔任委員會召委,那助理的工作也跟著加重。像F助理就得替老闆安排下週的議程,同時也要回應其他立委與黨團詢問議程;他說,很多人都常反應希望能早一點公布議程、好做質詢準備,但這點其實很為難,因為議程須緊扣時事,實在無法提早安排好。

事實上,助理的分類不是壁壘分明,而會身兼多職,例如法案助理兼選民服務(選服)的狀況也很常見,但也因為要分神處理選服,導致法案助理花在研究法案的時間,也相對被壓縮了。

W助理說,改成單一選區後,「立委里長化」很嚴重,第八屆開始選服比例更多,立委辦公室根本是被當作 1999 服務電話在打。曾擔任立委助理、後來轉任黨團的助理S說,以前當立委助理時,職稱掛法案助理,但自己估算,選民服務卻佔了工作量的 70%,在擔任黨團助理後,工作才以法案為主。

在立法院開會,至少有一定的散會時間,但地方選民的要求,可是全年無休。J助理說,即使是工廠,都有開門和關門的時間,關門後機器就不會再運轉了,但立委助理不是這樣。特別是在地方,「叨位火燒厝、啊係撞著車」,如果比較重大、跟公共安全有關係的,像是有波及民宅這類的事件,也是要立刻去處理。

換了場景,來到委員會的會議室,擔任黨團助理的R,手上對講機的鈴聲沒有停過;黨團助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要緊盯委員會開會流程,適時聯絡調度,以免立委錯過質詢順序,甚至在表決時趕緊「烙人」;在委員會沒開會的時候,黨團助理也必須研擬以黨團名義提出的法案,並追蹤各委員會審理的法案進度。

隨著政黨是在野或執政,黨團助理的工作內容,也有所不同;R經歷了民進黨從執政到在野、再重回執政的過程,對於其中的差異特別有感觸。他說,執政時,除了原本研擬法案的工作,黨團助理的重要任務就是協調各部會,讓行政與立法部門溝通。第九屆民進黨取得多數席次,又有許多新科立委進入立法院,再加上「公督盟」等團體的監督,讓每個人都力求表現,對法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意見紛雜的情況下,花在溝通協調的成本也相應提高。

但黨籍立委人數少時也不見得輕鬆,當 2008 年民進黨下野時,因為席次銳減到 27 席,委員少、連帶使得委員助理人數也少,因此雖然他不是委員助理,卻每天要替黨籍立委撰寫質詢稿、分攤原本屬於立委助理的部分業務。他每天的工時將近 12 小時,大約是早上 8 點半到晚上 7、8 點。晚上加班也不算加班費,幾乎等於責任制。假日若是自己來辦公室處理公務,也沒有加班費,除非像是被叫來協助委員開座談會之類的情形,才能報加班。

上下班難劃分⋯⋯根本是責任制!

H助理認為,做這一行,相對要犧牲生活的品質,以第九屆第一會期臨時會那次馬拉松表決來說,有些助理可能就必須留下來陪立委。助理J回憶,像太陽花學運當時,因為民進黨立委輪班顧議場門口,有些立委若被排到晚上輪值,助理也必須加班留下來陪立委。

F助理說,他的上班時間早在 8 點就開始,一週約有 3 天的時間會加班到 7 點半左右。即使是假日,也常在家花 4 到 5 小時,準備週一的委員會資料,假日加班可說是常態,畢竟寫質詢稿要配合時事,也無法提前寫。

F還提到,科技的演進也導致助理工作增加,例如現在立委質詢時大多會搭配簡報投影片,導致助理除了要寫質詢稿,還要額外做投影片;加上 LINE 等即時通訊軟體盛行,三不五時也要查看老闆是否傳來訊息(包括本訪談進行時,受訪者也是頻頻看手機)。黨團助理Z說,接近總質詢以及審預算時很常加班,假日也要加班協助黨內辦活動。

職務代理人難尋!生病照樣得上班

除了平日必須常加班,請假也不是想請就能請。助理F說,由於每人負責的專業領域不同,很難找到職務代理人,他們辦公室的法案助理連病假都很難請;有幾次自己身體不舒服,但還是得去上班,因為老闆質詢的內容必須當面溝通、或是協調會等場合也必須親自到場,所以也很難用在家上班的方式替代。W則是曾經遇到小孩生病發燒,希望能準時下班,老闆卻因為隔天有記者會,即使僅剩瑣事未處理,仍不讓他走。

到了快選舉的時候,更是「飯碗保衛戰」,請假可說是難上加難。J助理說,選舉時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都待在選區,這時候就很難讓每個員工可以輪休,大家只能「共體時艱」,等選後再放假,但前提是老闆有選上才有得放,「沒選上,就是一直放假!」

S也表示,接近選舉時幾乎無法休假,且 24 小時 on call 待命,即使老闆有選上,會期中也還是很難請假,因為老闆會希望等休會再請假。而即使已經安排了假期,也是有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取消,L助理則強調,政治工作一定是機動的,例如突然發生天災,或是前一陣子發生飛彈誤射等重大事件,這種需要大家幫忙的時候,總不可能說「不好意思,我今天排休」嘛!

助理對行政部門⋯⋯像大衛對上哥利亞

對於目前的國會助理制度,有哪些應該改善的地方呢?R助理認為,「必須確保國會助理有一定的素質,才能讓這個職業受到尊重。」 他建議,應該要透過證照考試做篩選,讓有意擔任國會助理的人,必須先瞭解基本的議事規則,而且不只是法案助理需要證照,即使是選服助理也必須通過法律方面的考試,因為很多選服都與法律有關。

為了讓有志於政治工作的人可以早點了解實際工作型態,立委助理C認為,應該要有實習制度。立委助理U則說,像東吳政治系辦的助理工作坊,就讓學生能到立法院實習,甚至在畢業之後獲得正式錄取,可以讓好的政治人才進到立法院、加速新陳代謝。

此外,助理制度的透明度也是問題。S強調,應該要讓民眾知道,立委總共請了哪些助理,防止人頭充數、甚至薪水也應該公開,以防冒領。

J則提到,像是法制局、預算中心等單位,應該要多提供一些資源。立法院本身或是各黨團,也必須要有法案方面的智庫,立法品質也才能提升,不然就永遠只能靠助理單打獨鬥。Z也認為,法制局的問題在於研究人員太有限,一來無法即時反應大型議題,二來無法看到多樣的研究觀點。

再以黨團來說,通常是一個委員會由一位黨團助理負責,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J舉例,光是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對應了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故宮、原能會等多個部會,其中光是教育部的業務,就涵蓋 12 年國教、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終生教育⋯⋯助理跟行政機關之間,資訊極度地不對稱,行政部門就好像是聖經故事中的巨人「哥利亞」,而助理們都是「大衛」。

記得入行的初衷⋯⋯「跳坑」為尋求改變

每個人最初為何來到立法院擔任助理的原因都不相同,例如有人是當研究生時,因指導教授選上立委,跟著一起到立院;有人是在 PTT 看到徵才訊息,也有人是對政治現狀不滿,「跳坑」尋求改變。

放棄了在銀行業的高薪工作來到立法院,Z認為,相較銀行都是例行性的工作,擔任國會助理可以一直不停地學習,每當遇到新的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從中獲得成長。U助理則說,他自己很享受「法案攻防」的過程,所以能有熱忱做到現在,但很多人進來之後,反而失去當時的初衷,像他有個同學本來對法案很有熱忱,但後來竟變成專門喬事情的助理。

而H助理就認為,他想要「做更多在地方做不到的事情」,因為很多事情遇到地方派系拉扯,沒辦法那麼快去執行,可是不執行的話,就難以造成改變。他希望他的工作,能讓中央和地方關係可以更好一點,「讓整體的政治現狀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