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戰是侵略還是內戰 立院首場修憲公聽會避談國家定位遭質疑

發佈時間 2022/1/13 10:43:47
最後更新 2022/1/13 10:50:49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今(13)日召開本次修憲第一場公聽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張俊龍指出,這次修憲隱晦不敢講清楚的問題包括國家定位與領土問題。他引述國際關係專家賴怡忠的觀點,指出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管轄範圍重疊,一但兩岸開戰,到底算是侵略還是內戰?「中華民國」是否有能力宣戰?他認為,這是國家當前的重點問題,本次修憲卻避而不談。

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張俊龍。取自立法院議事轉播系統。

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張俊龍。取自立法院議事轉播系統。

張俊龍也強調,未能明確化中央與地方治理架構,也是本次修憲未能處理的問題。他說,1990年代修憲廢省,簡化中央與地方的治理架構,2003年行政院研考會也指出,不建議用升格直轄市處理地方治理問題。但馬英九時代悍然升格六都,「廢了一個省、增加四個直轄市」,讓地方制度大幅膨脹。他也批評,目前執政黨又要推動竹竹升格,讓人民無法理解。

今天第一場公聽會,鎖定「如何把握修憲時刻」、「十八歲公民權」「政府體制、國會職權」三項議題。依照立法院慣例,各黨團均可推薦學者專家,讓委員會邀請,民進黨團推薦 6 位、民眾黨團及時代力量均推薦 2 位,只有中國國民黨既未舉薦學者,也無立委出席。

民法、憲法不同調,18歲公民無權卻有責 民進黨立委喊話國民黨:回來修憲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強調,全民都對修憲有期待,擔心中國國民黨透過程序杯葛,讓修憲「一事無成」。他指出,在所有完全民主國家中,只有台灣仍未把公民權降到 18 歲,令人遺憾,而各黨派也對此有高度共識,但修憲提案需要 ¾ 立委同意的高門檻,目前仍等不到國民黨的正面回應。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指出,四個黨團對於公民權下修至 18 歲均有共識,中國國民黨團也有提出相關修憲提案。劉世芳向朱立倫喊話,與其忙著為公投、選罷向黨內道歉或是指責民進黨,不如「鼓勵國民黨立委趕快回來加入修憲行列」。

劉世芳說明,立法院在 2020 年底就已三讀通過《民法》修正,將成年年齡下修至 18 歲,當時附加了 2023 年起才實施的「日出條款」,就是希望在 2022 年完成修憲,讓成年年齡真正下修到 18 歲。劉世芳指出,如果今年無法如期完成修憲程序,是否《民法》修正案就不能適用?如果法律規定公民權是 18 歲,但憲法還是 20 歲,會產生法律矛盾。他認為,國民黨若是有責任感的政治人物,就應該回來參加修憲程序。

律師黃帝穎指出,權利義務應該是對等的,如果人民在 18 歲要負民事、刑事、服兵役的完全責任,沒道理沒有政治權利,因此不分朝野都認為要修正。黃帝穎指出,中國國民黨內本屆有蔣萬安提案,現任台中市長的前立委盧秀燕還曾在 2016 年提出相當「進步」的修憲案,直接提案修改憲法第 130 條中,關於 20 歲選舉權與 23 歲被選舉權的規定。他強調,人民會檢驗蔣萬安與盧秀燕提出憲改承諾的時候,所屬政黨卻在「打假球」,造成整個憲改時刻流逝。

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系助理教授姚孟昌指出,根據現行憲法,立法院是唯一擁有修憲提案權的機關,應該更積極推動,更不該由任何一黨阻擋。他指出,2005 年通過公投法,讓人民擁有修憲複決權,「讓我們非常驕傲」,可惜目前為止,人民還沒機會行使這項權利。

姚孟昌感嘆,「憲法時刻早就過去了!」他認為,現行憲法先天欠缺民主正當性,後天又因為臨時體制與戒嚴,形同具文,而從 1990 年代以來的修憲與民主轉型,沒有釐清國家定位、政府體制,人權篇章沒有大幅擴張,「讓 1940 年代的人權篇還在治理台灣人民。」他說,新憲的終極目標是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但階段性的政府體制、國會改革、人權保障等,都應該努力實現。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蘇彥圖則認為,「容易摘的水果要先摘」,應該讓沒有爭議的修憲案先通過,不需要綁其他案子增加變數。蘇彥圖指出,有些修憲案可以放到 2024 年,與總統以及國會選舉一起投票複決。其他他認為重要的議題還包括,原住民選區劃分為「山地」與「平地」,是很不合理的歷史問題,應該重新檢視。

《沃草》曾以漫畫說明現行修憲所需超高門檻。

《沃草》曾以漫畫說明現行修憲所需超高門檻。

制憲基金會:修憲註定一事無成 修憲不行讓制憲來

由獨派大老、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成立,主張制定符合臺灣現狀新憲法的「台灣制憲基金會」除了由張俊龍出席,也在這場公聽會會後發表新聞稿表示,修憲程序已因超高修憲門檻而完全僵化,不僅在立法院由國民黨少數立委就可杯葛,之後更需近 1000 萬公民複決,遠高於史上最高的總統得票數 817 萬票。

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強調,現行憲法整體設計殘破、國家定位失真、人權保障不足、政府體制不明,根本不符使用。林宜正認為,唯有制定新憲法,明確國家定位、強化人權篇章,才能讓憲法相容於 70 多年來臺灣「以臺灣為主體」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