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防衛隊不分男女18-60 歲都能參加 戰略學者何澄輝烏克蘭用在地認同防衛城市

發佈時間 2022/4/1 08:30:04
最後更新 2022/4/1 08:30:05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烏克蘭如何抵禦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入侵?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日前(3/26)出席制憲基金會講座指出,烏克蘭 2014 年「頓巴斯戰爭」戰爭後進行大幅軍事改革,尤其創建不分男女、18 - 60 歲國民甚至外國人都能參加「國土防衛部隊(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利用假日訓練、保衛鄉土。他強調, TDF 的目的並非要人人拿提槍上戰場、扛飛彈打戰車,而是透過在地訓練及動員,在戰爭時仍可以維護地方治安並確保城市運作。在基輔攻防最激烈時,除了宵禁外,整個城市仍維持運作,甚至有麵包店還能開 6 小時。TDF 也發揮意想不到的在地優勢,配合正規軍反擊,其展現出的戰爭韌性,就是來自於對在地的強烈認同。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出席制憲基金會舉辦「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未來國家願景:挑戰與因應」論壇(攝影/廖昱涵)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出席制憲基金會舉辦「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未來國家願景:挑戰與因應」論壇(攝影/廖昱涵)

何澄輝指出,先前的戰況分析中,多數軍事評論者普遍認為烏俄的軍事力量很懸殊、對烏克蘭悲觀,包括北約和美國都是。但目前戰局膠著,某種程度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烏克蘭精準預見 2022 將開戰 2014 就大幅軍改

在烏克蘭部分,何澄輝指出, 2014 年後烏克蘭進行很大的改革,不單單只是軍事也是國家和社會。他認為,素人總統澤倫斯基的上台,就是烏克蘭公民社會越趨成熟、具創造性的標誌事件。由於澤倫斯基所屬政黨也是新的,所以面對戰爭的政府準備,都是積極又創新。

何澄輝指出,烏克蘭的國防部長、以及戰爭中起關鍵作用的總統顧問,本身都具備有傳統軍事訓練,國防部長的軍事經驗僅是基層官兵,顧問更不是典型的軍事戰略人才,但是他們執政時就已經知道戰爭不可避免,甚至精準利用科學推論戰爭會發生在 2022-2023 年之間。

何澄輝說,烏克蘭整個準備過程中,軍改部分,2014 年的「頓巴斯戰爭」暴露烏克蘭軍的問題,舊烏克蘭軍有很多紀律不佳的蘇聯「紅軍遺風」。2017 年大軍改後,烏克蘭新軍和北約軍隊對接、赴美訓練,也一改過去紅軍傳統喝伏特加暖身的酗酒陋習。軍改後,在新建單位中完全禁酒,行為模式仿效美軍。

何澄輝也指出,因應新型態戰爭,烏克蘭軍採取創意戰法,像是大膽擁抱無人機。面對認知戰上,在 Telegram 上還有 31 萬「IT 大軍」,這些絕大部分都是烏克蘭人,必須有高度的國家認同做基礎才有辦法成軍。

在地訓練、在地動員的「國土防衛隊」

何澄輝特別提及,烏克蘭軍改中除了重整正規軍、恢復國民警衛隊的純正軍事單位外,還創建「國土防衛部隊(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他介紹,這是來自 2014 年頓巴斯戰爭時,由民間組成的 32 個防禦營,今年一月通過法案,正式讓這樣的部隊取得法源。

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全球聲援(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全球聲援(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國土防衛部隊的招募對象,是以 18-60 歲左右的烏克蘭公民,不分男女,只要通過身體健康檢查和心理評估後,就可以參加。合法居留的外國人,居留滿 5 年也可以參加。

何澄輝說,國土防衛部隊平常利用假日受訓,採用邏輯就是「在地訓練、在地動員、在地防衛」。他強調,這支部隊的目的不是讓男女老幼直接提槍上前線戰場,維護地方的治安、設立檢查點、反滲透、維護城市或行政機能的持續運作,這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因為在地訓練、動員,何澄輝指出,國土防衛部隊也發揮意想不到的在地優勢。往往能提供在地才知道的 know-how,包括對地形的熟稔,配合正規軍進行反擊作戰。他說,一開始設定,這支部隊就不是扛飛彈打戰車的,就只是維持戰爭期間時,行政、城市機能的持續。

何澄輝指出,所以在基輔攻防最激烈時,除了公布宵禁以外,整個城市的基本運作還是維持的,包括銀行、醫院、警察局。甚至在不激烈的地方,麵包店一開還是 6 小時,這個戰爭韌性就是國土防衛部隊展現出來的,而其本身就是來自於對在地的強烈認同。

俄國資訊戰自食惡果,反釀「訊息繭房」

在俄羅斯因素部分,何澄輝認為俄羅斯有國際制裁壓力和內部問題。俄羅斯在「認知戰」方面本來是遙遙領先的,但為何此戰卻如此拙劣?俄羅斯違反很多過去建立的認知戰理論基礎,同時真正問題也不在於認知戰技術的落後或退步,甚至還用了新的「深偽技術 Deepfake」來大量散佈假消息。

普丁排除異己的資訊戰卻成「認知災難」(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普丁排除異己的資訊戰卻成「認知災難」(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但為何俄國的資訊戰不管用了?何澄輝認為與其關心資訊戰成效,更關鍵在於俄羅斯還有「訊息繭房」效應。自從俄羅總統普丁成為領導人後,23 年間逐步成為高度集權統治結構,為了排除異見者,剩下只剩講他愛聽話的單一群人,初期俄羅斯正式入侵,除了普丁外只有 3 個人知道: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反情報局高層,連情報部長都不知道,這很致命。

何澄輝說,普丁本身決策,是依循他喜歡的、片面的、有利於形成他決策的資訊去做決策,全部的資訊都是建立在「我本來就想打」的事情上,沒人敢提醒他。

何澄輝分析,普丁的訊息是來自「自我滿足」。依照軍事行動套路,一定是要開始進行假訊息放送,先宣布說要進行軍演,北約、美國都知道是要攻打烏克蘭。但在內部,由於謊言講久了、在封閉狀況下,俄羅斯基層部隊不知道實情,以為真的只是說要軍演,軍需官只留下返回基地的油量、移動回部隊的軍糧,其餘都盜賣中飽私囊,長期內部治理出問題的軍隊顯露無遺,所以才看到現在俄羅斯軍隊苦於後勤。

何澄輝說,這樣另類的「認知災難」,讓俄軍整個作戰、決策或行動上的荒腔走板。他強調,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本身無疑仍然是強大,但沒有相關戰爭支援系統的高效運作,那一切都是假。就像有一台藍寶堅尼,卻沒錢買汽油,車子就充其量只是個華麗的裝飾品。

何澄輝總結,這場侵略中,值得關注的是:高度集中但訊息封閉的軍事機器,遇上了以公民社會高度韌性與動員的一場抗爭。臺灣可以借鏡但不能照抄,也更不希望戰爭發生在臺灣上。

註解

  1. 僅主動或被動接受自己感興趣的訊息,久而久之形同將自己禁錮在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