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天一起搬家找到工作網軍網路人設雷同工作規律週休二日蔡英文訪美才加班

發佈時間 2023/7/31 09:14:59
最後更新 2023/7/31 09:27:27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網軍的面貌到底為何?目前從事網軍協同行為分析的 Taiwan AI Labs 資深分析師林雨蒼指出,網軍通常有帳號建立時間接近、名稱類似、偽造及盜用頭像和類似生活要事的特徵。他以近來抓到的網軍案例分享,這群人的網路人設很雷同,會同天一起搬家或找到工作、生活作息規律並週休二日,唯一加班的週末是總統蔡英文訪美時。林雨蒼擔憂,網軍會放大不重要消息、淹沒正常人聲量及言論自由,當被打擊時又會以「言論自由」作為防禦,甚至會形成一股假民意,影響政府對於社會現狀的判斷,這樣的行為應該要有法治處理。

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Taiwan AI Labs 分析師林雨蒼(攝影/廖昱涵)

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Taiwan AI Labs 分析師林雨蒼(攝影/廖昱涵)

27 日舉行的「2023 假訊息網路詐騙與國家安全論壇」,邀請林雨蒼、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副院長林盈達,針對「假訊息偵測技術與防禦」與談。

林雨蒼指出,所謂「網軍」的定義,他個人認為是「使用偽造帳號,在社群平台上去冒充真人來做輿論的操作」。因此,網軍會有使用「腳本」來整批建立偽造帳號、到相同的地方或話題操作輿論的兩大特色。

林雨蒼也解析了網軍的帳號特徵。他說,由於整批建立帳號,建立時間一定會接近,且為了快速建立,名字有時候會是非常類似的。在頭像上,為了冒充真人,會使用盜取交友網站的頭像或者用 AI 生成。在時間軸部分,也會有類似的生活要事(Timeline)。

林雨蒼分享該網軍團隊中的發起者、分享者、轉發者與目標社團(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分享該網軍團隊中的發起者、分享者、轉發者與目標社團(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以近來抓到的網軍案例解說,通常網軍會有明確的分工,可以明確的分成幾個不同的角色,然後彼此互相的轉傳訊息。帳號會有共同的行動,像是:一起換頭像、一起加入社團等,也會共同炒作議題。

以他最近抓到這批主打「疑美論」的網軍為例,林雨蒼解釋,「發起者」會先在 Facebook、Twitter 或 YouTube 上貼文,通常貼文沒有人按讚、也沒有人會分享,可是會在約一小時內,快速被「轉貼者」給以截圖方式轉傳,再由非常多的「分享者」轉貼到目標社團中。

假帳號頭像通常是盜圖或 AI 生成,交友網站則是被盜圖的熱點(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假帳號頭像通常是盜圖或 AI 生成,交友網站則是被盜圖的熱點(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指出,這群分享者的重要特徵是,都會有東南亞的好友,佔了約 77.5%,裡面會轉貼許多東南亞的訊息,他推測可能是跟其他來自東南亞的網軍團隊在共用帳號。另外則有 16%是真人部分,他推測這些真人受到網軍影響,開始自發轉傳這些受到操作的訊息。

林雨蒼也觀察到,這群網軍有共同作息時間,基本上都是在下午 5-7 點間發文,約莫禮拜五和六會週休,其中有一天禮拜六加班,剛好是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時候。這個網軍也在 2021 年 2 月 12 號,就是臺灣上次的總統大選結束之後,在同一天一起搬家、一起在全臺灣各地突然都找到工作。

都來自嘉義、同一天搬家或找到工作,相似的生活經歷是批量生產的假帳號特徵(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都來自嘉義、同一天搬家或找到工作,相似的生活經歷是批量生產的假帳號特徵(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統計,這個網軍的目標社群大多是偏藍營社團。也發現其中轉傳一篇自稱資安人員的 PTT 文章,溯源發現是 IP 位置是一台防火牆。然而,目前這個團體,已經在今年五月底停止運作,有可能是專案到期。

目前網軍的相關手法眼花撩亂,林雨蒼分享,像是有抓到一個「生成式對抗網路」生成之頭像,其特徵就是人物的眼睛、嘴巴位置都會在同一個地方。也有看到複製別人的 Profile,可以連對話都一模一樣,這是批量生產帳號腳本能做到的事情。

林雨蒼分享該「疑美論」網軍團隊的目標社團,政治立場多偏藍營(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分享該「疑美論」網軍團隊的目標社團,政治立場多偏藍營(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現在是時候,來關注這種假帳號協同行動帶來的影響!」林雨蒼說,網軍會放大許多不重要的消息,讓一般的真人,沒有辦法去看到真正重要的事物。在遇到爭議的時候,網軍會集體出征、淹沒正常人的聲量、造成「沈默螺旋」侵害正常人的言論自由,但當你打擊網軍的時候,他就說他有言論自由。

林雨蒼也提醒,網軍會假造民意,會影響到政府對於現在社會現狀的判斷。網軍在操作過程中,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會用激烈的語句,導致社會的撕裂。

「生成式對抗網路」生成之頭像特徵是人的眼睛、嘴巴位置都在同一處(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生成式對抗網路」生成之頭像特徵是人的眼睛、嘴巴位置都在同一處(圖片取自:林雨蒼簡報)

林雨蒼認為,在社交平台上,當利益與自律衝突時,自律通常會失效,所以法律的介入是有必要的。目前歐盟有網路監督的相關法制,但臺灣的《數位中介法》卻推行失敗。不過他認為,一般人在使用 FB 時其實都遇到很多問題,像是帳號無緣無故被封掉。很多耳語都說,FB 的審查團隊在中國,那由中國來審查臺灣言論是合理的嗎?是否該有公開透明的機制去申訴?他感嘆,這些歐盟都有法律處理。

註解

  1. 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是為一種機器學習,透過「鑑別網路」與「生成網路」相互競爭的方式學習。
  1. 當人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與多數主流意見不同時,為避免自己成為群體中的少數,可能選擇保持沈默,因此與多數意見不同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