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纜斷掉只能等外國船來救海洋大學教授簡連貴台灣需發展自行修復海纜能力

發佈時間 2023/5/23 09:40:23
最後更新 2023/5/23 10:07:07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馬祖連結台灣的海纜從今(2023)年 2 月初斷纜以來,歷近 2 個月,才在 3 月 31 日修復。如果台灣連結世界各國的海纜因為中國攻擊等原因斷掉,我們會和世界斷線多久?我們有自行修復的能力嗎?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指出,海纜斷裂一般需要透過國際業者安排船期、組織修復工作,但台灣的狀況可能等不了。他強調,台灣是海洋國家,較可行的方法是,結合目前政府開發海洋能源的政策,發展基礎的海事工程、救援能量,自行處理近岸的海纜。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圖片來源:台灣網路講堂直播)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圖片來源:台灣網路講堂直播)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辦理「台灣網路講堂」系列講座,本(5)月 10 日以「建構多元異質的數位韌性」為題,邀請勤業眾信風險諮詢部門資深執行副總林彥良、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鄭明宗、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發表演說。

簡連貴從工程角度與整體海洋空間著眼,說明海纜的韌性概念。他解釋,台灣一般海纜在近岸時,會採取地下工程以穿越海堤、西部的蚵架等農漁業生產設施,透過共同的纜線管溝串連到國際海纜(登陸)站,一般海纜在近岸的埋設深度超過 1.5 公尺。主管機關也有一些保護海纜的措施,例如位於屏東的枋山海纜站周邊,被劃為漁船通行時不能下錨的「禁錨區」,這就是跟其他用海者達成默契的良好經驗。

如果水下海纜發生故障,可以透過遙控潛水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ROV)偵測可能的斷纜位置,將這段海纜鉤取到船上修復後再放回。但這需要透過國際業者安排、組織修復工作,「我們可能無法忍受這麼長時間(等待),主管機關與(海纜)業者或許也要思考,是否要透過一些近岸的海事工程或能量來處理。」

他說明,海纜可能會面臨人為或自然的破壞,例如 1999 年的「九二一」地震,西南部近海的海纜就曾因為土壤液化、土石流而受損,「當時我們就在思考,國內的海洋工程能量能不能處理近岸的海纜?」

簡連貴認為,如果每次斷纜都要等待國際業者來修復並不現實,但若單獨發展海纜修復產業,經濟效益也不高。較可行的方法是結合目前政府開發海洋能源、再生能源的施政方針,發展共同性海事工程能量。

簡連貴還說,位於閩江口的馬祖距離中國非常近,鄰近海域有許多漁船、抽砂船,很難由一個部會來確保海纜的安全,而是要由國防單位、海巡單位、NCC 與數位發展部等單位聯合海纜業者來落實。他也強調,海纜業者負有社會責任,需要建立一定的自我防護能量,超過這個能量再由政府相關部門來協助。

離岸風電與海纜存在競合 簡連貴:國家應整體規劃海洋空間

簡連貴接著說,台灣的「用海單位」非常多,尤其離岸風電已經將台灣(西部)的領海空間用得差不多,而通訊海纜跟其他的用海單位之間存在競合,因此提倡應該由國家層級進行海纜空間規劃,整體性考量台灣還有哪些空間選擇,甚至考慮東部海域。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圖片來源:台灣網路講堂直播)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圖片來源:台灣網路講堂直播)

此外,為了提升韌性、降低風險,在政策上整體規劃、建構海纜安全通道與警示系統也很重要。

他總結,台灣是海洋國家,許多領域都與海有關,而海纜鋪設與維運,更涉及《國土計畫法》、《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海岸管理法》,以及正在立法階段的《海域管理法》等多部法律,需要跨部會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