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2 條台馬海纜在今(2023)年 2 月連續斷纜,讓馬祖地區一度成為「孤島」,引起社會警惕。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鄭明宗在一場座談指出,「我到數位部,上面給我的想像(情境)就是激烈軍事衝突。」他指出,在傳輸容量上,有線海纜就像高速公路,無線衛星則是鄉間小道,低軌衛星很難完全取代海纜的功能,因此保障海纜仍是重中之重。他表示,海纜所在位置、登陸地點都是公開資訊,形同「敵暗我明」,未來希望發展隱匿登陸,做到「敵暗我暗」,並加速國際海纜申設程序,「台灣越國際化越安全,讓國際海纜上岸是國安議題!」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辦理「台灣網路講堂」系列講座,本(5)月 10 日以「建構多元異質的數位韌性」為題,邀請勤業眾信風險諮詢部門資深執行副總林彥良、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鄭明宗、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簡連貴、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發表演說。
數發部「韌性建設司」負責台灣數位基礎建設的整體規劃與管理,首(現)任司長鄭明宗曾任 NCC 基礎設施與資通安全處處長。
「以往做通訊網路監理,要求只有基本的 60 分,但現在講求『韌性』,要求就是 90 分。」
鄭明宗歸納,「韌性」的概念包含「5R」:基本體質的「穩健力(robustness)」、跌倒能否自我支持的「備援力(redundancy)」、外部協助的「資源力(resourcefulness)」;當災難甚至激烈軍事衝突來臨,盡可能活下來的「應變能力(response)」與事後「復原力(recovery)」。他也坦言,「我到數位部,上面給我的想像(情境)就是激烈軍事衝突。韌性司所想像的 5R 韌性概念,實踐落實難度非常高!」
鄭明宗指出,通訊網路包含陸海空,其中海底纜線佔了 90% 以上的傳輸流量,必須優先保護、強化;陸上則主要是行動網路、基地台;空中則是仰賴衛星的「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但也有其局限性。
海底電纜
「有線海纜就像高速公路,無線衛星則是鄉間小道,假設現在北一高、北二高全毀,靠西濱道路跟鄉間小道也很難替代。」
鄭明宗指出,馬祖斷纜變成孤島,剛好讓社會重新想像,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台灣怎麼辦?「坦白說很難辦。」馬祖 2018 年也曾成為孤島,當時建構了微波通訊,這次斷纜後再把微波頻寬加滿,讓馬祖全域的軍事、行政、民用通訊全部可以透過微波。但台灣的國際海纜如果被切斷,不可能全部由備援系統支持。
他解釋,有線通訊的頻寬是 Tera 級(T, 10 的 12 次方,即兆),行動網路是 Giga 級(G, 10 的 9 次方,即十億),衛星網路則僅有 Mega 級(M, 10 的 6 次方,即百萬) ,相差 100 萬倍,如果台灣聯外海纜全被摧毀,很難靠 Mega 級的衛星頻寬替代 Tera 級的海纜頻寬,因此需要分級、盤點通訊優先順序,最重要的當然是保障層峰通訊,「不可能每個烏克蘭人民都能像澤倫斯基一樣通訊。」
他接著表示,雖然數位部大力發展低軌衛星,但自己念茲在茲的仍是盡可能保障海纜,「只要(海纜)有一芯兩芯留下來,就有比衛星還大的頻寬」。
他指出,目前海底電纜登陸地點是公開資訊,商業海纜也都會提供坐標以免被意外勾斷,因此海纜基本上是「敵暗我明」。防護方面,除了國土辦已將海纜列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I)」傾全力保護,接下來也希望發展「隱匿登陸」,包括隱匿新的海纜登陸地點,以及發展「分歧上岸」(海纜幹道岔出支線,在不同地點上岸)。
「台灣越國際化越安全,讓國際海纜上岸是國安議題!」他指出,由於申設海纜需要跨部會檢視,包括文化部確認是否存在水下資源、內政部確認是否存在暗礁,不久前就有國際廠商抗議在台灣申設海纜需要 2-3 年,未來政府會盡可能加速、簡化流程。
行動網路
行動網路部分,鄭明宗認為必須假設行動網路一定會被摧毀,因此要「上雲」(將資料放上雲端)提升韌性與存活度,並且需發展公共安全與救難系統(PPDR)與災難漫遊。PPDR 是美國在 911 事件後發展的概念,即建構緊急狀況時,政府、救災體系的專網、專用頻率,美國稱為「FirstNet」,韓國則是「SafeNet」。「災難漫遊」則是要求災難發生時,強制電信業者開放所有用戶使用漫遊網路。
衛星通訊
空中部分,數位部預計在 700 個重要地點建置衛星通訊設備,目前在進行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預計明年完成階段性選商。鄭明宗指出,雖然衛星頻寬有限,但數位部會先盤點每個縣市、離島通訊,保障層峰與或特定對象的語音、視訊或災防通訊。
鄭明宗強調,政府透過陸海空建構網路韌性、普及服務、強化資通安全這 3 個面向,推動「多元異質」的通訊網路,而俄烏戰爭也讓國人了解,平時的準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並總結「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出自《孫子兵法》,即不可心存僥倖認為敵人不會進攻,而應該做好防備,讓敵人無隙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