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切斷海纜總算有法可罰行政院提 22 項修法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發佈時間 2023/4/7 10:39:01
最後更新 2023/4/7 10:42:16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台灣透過海底電纜與世界連接,但過去《電信管理法》僅規範破壞登陸站、機房等陸上設施,卻未規範破壞纜線本身的罰則,2 月馬祖海纜遭中國商漁船切斷,再次提醒台灣關注這種並非軍事行動,但足以造成相當破壞的「灰色威脅」。對此,行政院院會昨(6)日通過 22 項修法,提高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罰則,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併科 1 億罰金,也終於納入海底電纜。長期關心此議題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從馬祖斷纜以來,「國民黨一直不敢面對中國的潛在破壞意圖,只會說『斷了趕快修』,卻不敢真的檢視中國是否系統性破壞,而我們怎樣去反制、咎責。」他表示,台灣面對真實的外在威脅,如何提高社會面對風險的韌性,不管誰執政都必須嚴肅面對。

行政院院會昨(6)日通過 7 個領域的 22 項修法,正待送到立法院審議。(圖片來源:行政院開麥啦)

行政院院會昨(6)日通過 7 個領域的 22 項修法,正待送到立法院審議。(圖片來源:行政院開麥啦)

行政院院會昨(6)日 通過 22 項修法,加強保護重要設施與資通系統,並加重咎責,若破壞相關重要設施或資通系統並致人於死,最高可處 7 年以上至無期徒刑,併科 1 億元罰金。其中,攸關通訊暢通的海底電纜從過去僅保護「國際海纜登陸站」(國際海底電纜連接陸地的端口),擴大至「國內海纜機房」與「纜線」。

行政院在 22 項修法中特別以海底電纜為例,恰巧回應了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上(3)月 10 日向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出的質詢。洪申翰當時指出,現行《電信管理法》僅規範「國際海纜」,但連接台灣與馬祖的「國內海纜」遭船隻弄斷,卻無任何罰則,也未列入「關鍵基礎設施」,陳建仁也頗為訝異,並承諾研議修法。

海底電纜為何重要?海纜是目前最主要的跨國通信系統,根據數位發展部資料,臺灣在與國際與離島通信上,海纜傳輸容量約為 83 Tbps,相較之下,衛星通信系統約為 2Gbps,僅海纜容量的 0.002%;微波鏈路傳輸容量為 60 Gbps,僅海纜容量之 0.07%。換言之,當台灣網路使用者連結 Netflix 等跨國平台時,幾乎都是透過海纜在傳輸訊號。

離島馬祖透過台馬 2 號、3 號 2 條海纜與台灣連接,如果其中 1 條斷裂,另 1 條可作為備援,讓網路不致中斷,但今(2022)年 2 月在 1 週內幾乎同時被船隻刮斷,導致馬祖全島斷網近 1 週,僅靠容量有限的微波、衛星維持通訊。

洪申翰接受《沃草》採訪指出,海底電纜時常遭到破壞,但過去沒有任何裁罰紀錄,因為原本《電信管理法》只針對國際海纜的登陸站、機房與通信中心,卻沒有包含纜線本身,要罰也罰不到,認為至少此次修法有納入纜線並加重罰則。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提高社會韌性是任何執政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沃草》詢問洪申翰,此次修法是否能有效防範中國的「灰色作戰」,甚至對其咎責?

洪申翰表示,雖然有些人會擔心「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有相關規定也難以有效防範,但修法是展現政府的態度,明確對這類事件要加以打擊,「態度必須立出來,有效性才能改善;如果政府態度是含混、無所謂,只會造成更多混淆,更難治理。」

「台灣面對真實的外在威脅,如何提高社會韌性,是不管誰執政都必須面對的議題!」洪申翰指出,政府這幾年一直在盤點關鍵基礎設施、強化韌性,讓社會在有外在風險的狀況下能持續運作。他強調,總統蔡英文在 2022 年國慶文告提出強化「四大韌性」,這不能也不該是口號,而是每個負責任的領導人都必須嚴肅面對,並呼籲民間社會也可以一起參與、檢視這次修法。

「風險情境下,資訊暢通是首要任務之一」

洪申翰接著指出,數位發展部仍對於把(國內)海纜納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態度保守,認為只要有(微波)備援系統就不必納入關鍵基礎設施,自己才在總質詢向院長爭取,讓數位部重新評估。

「我很想叫數位部去馬祖用網路,看看是不是『等效』的備援!」他表示,馬祖海纜雙斷以來,中華電信雖有啟動備援機制,改用微波系統傳輸訊號,但與海纜能提的容量差太多,不是等效的備援,馬祖居民的訊息傳遞仍嚴重受阻。

洪申翰在 3/10 質詢時,指出目前關鍵基礎設施僅包含聯外的「國際海纜」,連接台馬的「國內海纜」卻並未納入,並對上台說明的數位發展部長唐鳳直言「不同意你的回答」。(圖片來源:立法院直播)

洪申翰在 3/10 質詢時,指出目前關鍵基礎設施僅包含聯外的「國際海纜」,連接台馬的「國內海纜」卻並未納入,並對上台說明的數位發展部長唐鳳直言「不同意你的回答」。(圖片來源:立法院直播)

民進黨團在此次馬祖海纜雙斷後召開記者會回應,2 條海纜接連被中國商、漁船勾斷,從發生頻率研判,幾乎是故意的行為,「高空放(間諜)氣球、海底斷海纜」都是中國對台灣的實質騷擾甚至威脅。

對此洪申翰向《沃草》表示,中國威脅不一定全是軍事的,而可能用各種方式癱瘓台灣的社會運作、訊息暢通,甚至趁訊息不暢時,干擾大家的認知與意志。他強調,資訊暢通是面對風險或災害的首要事項之一,因此過去台灣發生各種天災地變時,都會優先處理資訊統整與釐清、防範假訊息等。

「國民黨一直不敢面對中國系統性破壞,只會說『斷了趕快修』」

他指出,馬祖有很多資源需要跟台灣互相聯繫、支援,網路癱瘓這 1 個多月來,更對馬祖居民造成許多不便,難免會挑動民怨。而一些國民黨政治人物主張向中國求援,他直言「很不樂見」,「當你為了方便,反而去跟對岸建立更緊密聯繫,這對台灣整個防衛系統來說,都不是好事。」

洪申翰表示,中國商船、漁船頻繁在馬祖海域進出,雖然不是軍事設施,但必須從中國有潛在破壞意圖的情況下去防範,而「國民黨委員一直不敢面對,從頭到尾只會說『斷了趕快修』,卻不敢真的檢視對方是否故意、系統性破壞,而我們怎樣去反制、咎責!」

對於日後如何加強應變機制,洪申翰指出,首先要先做好(通訊)備援機制,但目前只有微波系統,稱不上完備,因此很多人在討論運用低軌衛星,或者與衛星服務供應商簽訂開口合約,當需要時就可以應用,而台灣近年也投注相當多經費在發展低軌道衛星。

洪申翰也提到,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國家,也應該考慮要不要建置自己的海纜修復設施或船隻。「如果每次斷了就要等 2 個月才能修,等於他(敵國)要癱瘓你的成本太低,弄斷 1 個點就可以搞爆你 2 個月,效益太高了!」洪申翰解釋,如果 1 次破壞可以產生不成比例的效益,這對防護韌性來說,都是脆弱的狀態。

註解

  1. 22 項修法包含 7 大領域:能源方面之《電業法》、《石油管理法》、《天然氣事業法》、《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水資源之《水利法》、《自來水法》;交通方面之《鐵路法》、《公路法》、《大眾捷運法》、《商港法》、《民用航空法》、《氣象法》、《產業創新條例》;通訊方面之《電信管理法》;金融方面《銀行法》、《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郵政法》;醫院方面之《醫療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傳染病防治法》;科學園區之《太空發展法》。
  1. 「四大韌性」為經濟產業、社會安全網、民主自由體制、國防戰力。
  1. 《電信管理法》第 72 條:損壞海纜登陸站、國際交換機房或衛星通信中心,致生公共危險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過失犯處 6 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 20 萬元以下罰金。
  1. 即需求數量不確定,而由政府機關預估一定期間內之預算金額上限,依需要隨時通知廠商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