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自辦中正紀念堂轉型競圖比賽 文化部長李永得官方一年後拿出具體方案

發佈時間 2022/5/30 10:52:50
最後更新 2022/5/30 10:52:51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促轉會已正式解編,面對仍未處理的全臺最大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今(30)日由三個民間建築團體主辦、文化部協辦的「首都之心,城中轉正」競圖啟動,凝聚社會對中正紀念堂轉型去除威權、開放空間使用的想像。競圖活動執行長張維修指出,中正紀念堂建造時當時也有競圖,但最終不是選用勝出的競圖,而是採用「蔣夫人的選擇」,在解嚴後 35 年後的今日,競圖不只將扭轉當年蔣夫人的選擇,也將回應轉型正義。而城市核心土地的利用、下個世代的都市環境選擇,也都需要被討論。文化部長李永得也出席允諾:「一年後政府會拿出具體方案!」他說,雖然競圖結果不代表最終解決方案,但相信在過程中會有很多創見,文化部會來承擔。

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由臺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和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舉辦「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啟動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由臺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和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舉辦「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啟動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張維修介紹,這次是民間發起的紙上概念競圖,意即沒有工程預算,讓創意發揮極大化,提升社會對話程度。中正紀念堂過去在清朝、日治時代都是軍事營區,1970 年代曾經想要蓋商業中心,但遇到當時總統蔣中正去世,臨時就變成紀念堂。

張維修表示,1975 年建造中正紀念堂當時,也是以競圖方式舉辦。為因應「中正公園」的主題,設計師多以現代建築的堂體、大量開放空間為主,但勝出的競圖並沒被採用,反而是設計師楊卓成使用傳統宮殿、陵寢、皇家園林的「中國式概念」最終成為「蔣夫人的選擇」,並依此做了決定。

但中正紀念堂近年來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張維修指出,每個年代的重要事件,中正紀念堂都會有角色,不光是背景而是親身參與,像是過去的野百合學運,甚至現在抗疫時期的篩檢站。而解嚴後 35 年的現在,更需要用「去威權」的向度回應轉型正義的需要。此外,城市核心的土地利用、下世代的新都市環境選擇,這都是需要討論的。既要反省過去威權空間的出現,也要想想未來又有什麼可能性?希望這競圖可以成為社會溝通一環,幫助社會繼續前進。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執行長張維修(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執行長張維修(攝影/廖昱涵)

張維修指出,這次的競圖需要回應三個面向:第一,使用營運的轉變,去除威權、思考公共性,為這塊基地注入新的服務與功能。第二,空間場域之更動,需考量公共空間與市民、周邊環境、生態及社會之間的互動。第三,意義詮釋上的新生,實踐當代民主價值,使轉型的概念得以立足當代又能迎向未來。

李永得指出,關於中正紀念堂轉型,社會各界意見很多,這次由三個民間團體發起的競圖是開放、專業的,所謂「開放」就是沒有設定任何前提,像是過去一定有人問銅像或堂體怎麼處理,但這次競圖都不設限。

李永得指出,過去有長期的社會溝通,但就只有概念、文字,像是「民主紀念館」或國會,都沒有具體的意向,這次溝通成果是用具體的動畫或模型,讓大家知道到底在講什麼,到底是要沿用或打破重建?

李永得表示,這次的社會溝通,會有具體有效的成果,希望成為全民運動,讓未來的改革方案就更有社會基礎。他強調,並非文化部推卸責任,而是中正紀念堂是全民的事情,不是某個黨、某個派自己來決定。當然最後的競圖也不代表最後的解決方案,但相信在競圖的創見會成為未來最終解決方案的概念之一,文化部還是會承擔。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啟動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啟動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指出,中正紀念堂有 28 公頃,是都市內難得的大型開放空間,在過去歷史乘載意義改變時,也是個轉型的時機。他特別感謝文化部的支持,希望建立平台讓大家可以更沒有限制、沒有預設立場的交流。也特別請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來擔任主席,希望評審團獨立作業,能不受到三個協會的牽制,選出心中最好方案。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鄧婉君表示,中正紀念堂是首都的重要公共開放空間,也是國家視覺景觀的重要門戶。未來發展上,都市公共空間再定位是一個重要問題,要為中正紀念堂的開放空間找出更適當的定位和發展想像。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梁豫漳表示,中正紀念堂在歷史記憶、象徵意義、都市發展上,都在這時扮演很重要的轉折角色,期待競圖可以召喚各界專家共同參與。這結果不會是最終方案,但希望開啟社會對話。

目前正在居家自主管理的評審團主席賀陳旦,透過連線表示很榮幸參與這件深具歷史意義的工作。這次競圖顯然不是一般性的都市計畫檢討,是要秉承最近十年來熱烈討論、國家社會要朝向轉型正義的大計,希望在中正廟案形塑新的空間願景,帶出視覺性的體驗並領導社會再次討論,這有賴多元的溝通和學習。

評審團主席、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攝影/廖昱涵)

評審團主席、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活動,將分為「學生組」和「社會組」兩組,競圖活動報名自 7 月 1 日起,初選交件截止日為 11 月 10 日,預訂 12 月 1 日公布初選入圍者社會組、學生組各 15 組,每組入圍者頒發 15 萬元獎金。入圍者需於 2023 年 2 月 15 日繳交決選作品,再由決選評審團選出各 5 組優勝者,每組再頒發 30 萬元獎金。期間也會有民眾參與的相關論壇。

競圖評審團主席為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其餘第一階段評審包括:跨國工程事務所 AECOM 總監林芳慧、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侯志仁、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臺大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南藝大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北教大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兼任教授黃海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黃聲遠、媒體工作者詹偉雄及蔡詩萍。

第二階段評審則有:成大建築系教授王明蘅、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林靜娟、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曾成德、南藝大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黃丞儀。

預計明年四月舉辦展覽,除了入選作品外,也邀請歷年畢業設計以此為主題的學生優選 10 名作品、國內外 5 個知名建築師作品,預計約有 45 件作品同時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