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加入讓中國跳腳的 IPAC!國民黨不敢參加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是什麼?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是什麼讓中國發動駭客攻擊、又派大使館人員打電話威脅利誘?7 月 30 日剛在台灣落幕的第四屆 IPAC 年度峰會,是台灣歷屆最大的外國議員參訪團,計有 23 國及歐洲議會共 49 位成員出席。許多外國的友台議員不畏中國威脅,仍抵達台灣與會。
IPAC 於峰會中,正式宣布台灣成為會員,又認定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沒有提及台灣、沒有主張中國對台主權。
《沃草》一起帶你來認識,種種友台作為讓中國氣得跳腳的 IPAC 是什麼?身為中國文攻武嚇第一線的台灣,是如何因為中國國民黨的抵制,而遲至今年才能成抗中大平台的一員?
Q:IPAC 是什麼?
IPAC 是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的縮寫。由 39 個國家及歐盟議會、超過 250 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國際組織,主要關注中國政策,透過立法方式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範、全球安全及普世人權。
IPAC 認為中國正讓確保自由、民主、安全,及人權的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希望藉由合作遏止中共崛起下的各種負面問題,並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該聯盟在 2020 年 6 月 4 日,由英國保守黨前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發起,創始成員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日本、挪威、瑞典及歐洲聯盟的國會議員,其中不乏知名反中人士,如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等。每個國家皆由 2 名跨黨派政黨國會議員為代表。
時值香港《國安法》實施、中國武漢肺炎種種不透明作為導致全球大流行,都被認為是催生該聯盟的原因之一。
在成立影片中,IPAC 特別聲明:「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為全球帶來挑戰,國際曾對於中國崛起有美好想像,曾以為中國會逐漸變得開放開明,卻沒有實現,現在都已幻滅。⋯⋯有些國家挺身捍衛人權及價值觀,卻往往獨力支撐,甚至為此付出沈重代價。這樣的重擔不應由任何國家獨自肩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應當肆意踐踏普世價值和人權。」
Q:IPAC 做了什麼?
據 IPAC 官網指出,成員透過各國議會已對中國做出 1062 次干預行動(包括提案、演講或相關行動)、提出 83 項法案、推動 10 次修法。包括協助各國推動,針對侵犯人權者制裁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援助港人政策、要求聯合國調查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犯下的種族滅絕罪等。
2022 年於華盛頓舉辦的峰會中,也通過友台公報,內容包括:我們國家與臺灣的關係不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的。 將抵制中國企圖顛覆我們自由外交政策的行為。也會強力要求各自的政府,加強對中國軍事或其他脅迫行動的威懾力道。尤其,要確保我們的政府讓中共知道,對臺軍事行動將會讓北京付出慘痛的代價。
IPAC 今(2024)年更啟動「MIST 行動計畫」(Operation “Measure the Impact of a Shock in the Taiwan Strait”),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各國共同的責任,並呼籲各國政府評估並正視台海一旦發生衝突對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共同防範台海衝突發生。該計劃是為反制法國總統馬克宏「歐洲不應陷入不屬於我們的衝突」的發言。
Q:中國對 IPAC 的態度?
中國對於 IPAC ,一貫採取恐嚇伎倆,過去常以網路駭客攻擊 IPAC 成員。
其實,這次不少議員在出發台灣參與高峰會前,即受到中國威脅。據報導指出,中國外交官在會議前夕聯繫部分出席成員,恐嚇、勸阻參加的意圖十分明確。至少有 6 國受害,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斯洛伐克、北馬其頓、波斯尼亞等。
IPAC 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受訪指出,中國不斷打電話、發訊息,叫他們要遠離台灣。他說,有些代表接到中方電話,希望峰會同一時間安排其他會議,表達不涉入台灣議題的立場;有些則用收買的方式,改邀至參訪中國。
裴倫德強調,這些被威脅的國會議員,通常都是「global south」南方國家,顯然中國只針對他們認為可以霸凌的國家採取行動。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議會議員 Sanela Klar 就指出,「他們(中國)聯繫了我所在政黨的主席,要求他阻止我前往台灣。他向他們(中國)發了一條訊息,說他無法阻止我,作為國會議員,我有自由做出決定。」
Q:2024 年 IPAC 台灣峰會做了什麼?
繼義大利、美國、捷克後, IPAC 第四屆峰會首度移師台灣舉辦,共有 23 國、49 位議員及政要與會,是歷來最大規模的訪台議員團。焦點議題包括「台海和平與穩定」,並有「台灣專題」簡報。
IPAC 做出決議,認定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沒有提及台灣、沒有處理台灣的政治地位,也沒有主張中國對台主權。也遺憾見到中國扭曲 2758 決議文以背書「一中原則」,以及中國竄改歷史文件,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
外交部對此回應感謝 IPAC 的「正義之聲」,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反制中國錯誤詮釋 2758 號決議,以及中方將該決議與所稱「一中原則」進行謬誤連結的企圖。
此外,由於過去中國國民黨的消極不參與,使得台灣一直無法符合加入 IPAC 的「2 名朝野國會議員」規定,始終以非正式會員方式與會,無法參加內部會議。
在今(2024)年峰會上,台灣終於正式加入,由民進黨立委范雲、民眾黨立委陳昭姿為代表。
Q:為什麼台灣遲至今年才加入 IPAC?
前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就曾揭露,IPAC 自成立以來都歡迎台灣入會,多黨委員也表達加入意願,只有跟國民黨聯繫未果。他在 2020 年 10 月初陸續拜訪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暨立委江啟臣(現為立法院副院長),以及當時還是立委的台北市長蔣萬安,等幾名強調年輕理性、凸顯國際觀的國民黨立委,希望他們能點頭答應,讓抗中第一線的台灣加入 IPAC。
不過,林昶佐指出,經過幾個月的考慮,他們全都拒絕。
這讓林昶佐痛批,面對中國獨裁政權所引發的全球危機,許多國家都跨黨團結加入 IPAC的國際合作,當時連烏克蘭都順利完成入會。而台灣在第一線面對中國最嚴厲的壓迫,最需要與國際結盟,國民黨竟拒絕參與,嚴重傷害台灣的國際空間,限縮台灣與民主陣營合作的機會,更向國際社會傳達錯誤的訊息。
林昶佐當時總質詢也諷刺正在競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曾在神明面前「咒誓(tsiù-tsuā)」要保衛臺灣、和臺灣站在一起,但他認為身為立委不用發誓,只要代表臺灣加入 IPAC 就好,這樣才是做好立委的職責。
Q:中國國民黨今年仍拒絕參加 IPAC?受到中國國台辦遊說?
立場親中的中國國民黨,今年毫不意外的未出席 IPAC。但是其中的理由卻是千迴百轉、令人霧裡看花。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思銘,一開始表示不出席的理由是「未收到邀請」,指控 IPAC 應該不會邀請立場不同的政黨。
但在立法院早於 7 月 9 日就廣邀各黨的公文曝光後,林思銘又一度改稱對於與會持「開放態度」,且「尊重個人的選擇、不會阻擋,想要參加的人就去參加。」
不過林思銘隨後又改口說,因邀請函以「密件」發給黨團,總召傅崐萁直接下令,要國民黨立委不能出席,但並沒有找其餘幹部或立委討論,所以他和另一幹部、黨籍立委王鴻薇都對此不知情。
林思銘也表示,國民黨並沒有要抵制 IPAC,但不能強迫國民黨參與。
中國國民黨除了終究不參加 IPAC 外,媒體也報導中國台辦系統與統戰部以取消後續國共兩黨交流做為威脅,要國民黨立委拒絕出席 IPAC。
中國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對此回應:「這完全是子虛烏有,如果有人刻意要去抹紅,這是非常惡意且非常無聊的指控,國民黨團拒絕接受,嚴正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