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年底 12/18 四項公投倒數兩個多月,其中一案是困擾臺灣超過 40 年的核四商轉公投。原能會主委謝曉星今(27)日至立院進行新會期業務報告,民進黨立委賴品妤質疑核四安全性時,謝曉星表明,核四「根本沒興建完成,當然不安全」,更遑論公投理由書宣稱的 2014 年已通過安全運轉測試,完全不是事實。就技術層面預估,核四重啟至少要耗費 10 年,經費將高達 700-800 億以上。賴品妤也呼籲原能會,應該公開回應有關核四的假訊息,尤其謝曉星應公開宣示核四現階段就是不安全,經費又龐大,所謂缺電而需要重啟核四,根本就是一直騷擾東北角的「假議題」。

原能會主委謝曉星(攝影/廖昱涵)
針對日本預計 2 年後排放福島核災的含氚核廢水,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指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 已派 11 位專家組成調查團赴日現勘,但臺灣不是會員國,該怎麼去調查?謝曉星表示,涉外事務不方便說得太明確,很多事情也在進行中。未來的調查團,將透過外交途徑組成「類調查團」方式進行,得到的資訊並不會比較少,目前日方的回應也是正面。
不過,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認為,雖然此次有類調查團,但爭取加入 IAEA 不能放棄。但謝曉星則委婉表明,現在不是適合推動加入 IAEA 的時機。
中國大肆擴建核電廠,將有 274 部機組 綠委籲加入 IAEA 維護核安
為何一定要加入 IAEA?吳思瑤指出,美國媒體 CNN 日前披露中國廣東的「台山核電廠」被法國廠商通報核洩漏,甚至向美國求助。彭博社專欄作家也批評中國對核安都在隱匿事實。
尤其,中國為了做到《巴黎協定》的零碳排,目前顯然把廣建核電場作為解方。吳思瑤引述資料指出,中國未來至少會有 274 部核能機組,根本是臺灣的壞鄰居。中國第一座啟用的秦山核電廠,本來一期機組設計壽命僅有 30 年,預定要在 2024 年退役,但最近中國宣布山核電廠將延役 20 年,十分可怕。
吳思瑤認為,要是沒有加入 IAEA 會員,面對中國這樣常常隱匿資訊、對臺灣不守善的國家,恐無法得到關於核廢水、核安的正確資訊。她呼籲不要「掠龜走鱉」(lia̍h-ku-tsáu-pih),只看到日本核廢水問題,卻忽略更大的核能危機在中國。
原能會主委:核電最大缺點就是核廢料處理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詢問謝曉星,臺灣與核電相伴 43 年,最大缺點是什麼?謝曉星指出:「核廢料處理。」林宜瑾也以芬蘭的紀錄片《核你到永遠》舉例,核廢料的處理讓核電廠除役受到很大挑戰。芬蘭正在建置長達 4.8 公里的地下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安克羅」,預計將耗費千億臺幣。
林宜瑾指出,低階核廢料就要百年的放置,高階核廢料更是十萬年起跳,到時候地球根本是怎樣都不知道,人類都沒核廢料活這麼久。因此建置最終處置設施時,會將極端氣候、戰爭、未來人類的好奇心所衍伸的災難都納入考量,以免設施遭開啟。從芬蘭經驗來看,核電廠的除役挑戰,有太多不確性該處理。
民進黨立委范雲也指出,全世界目前僅 20 座核電廠完成除役。相關經驗累積很有限,核電廠除役平均耗費 17 年。臺灣目前法定除役期程為 25 年,聽起來很寬裕,但其實核電廠間差距很大,也有不少花 40 年的例子。尤其依照除役程序的第一步「用過的核子燃料移至乾式貯存設施」,目前就跳票中。她盼望原能會好好把關讓核電廠安全退役,別把核廢料留給不知道下幾代人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