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隨著臺海問題國際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國際局勢轉變,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國際關係專家賴怡忠昨(25)日在講座指出,國際社會已逐漸將中國定義為「敵對者」,也讓臺海局勢與「統獨」議題無關,如果有人還認為只要臺灣不獨立、不招惹中國就能避戰,絕對是個錯誤理解。他說,中國在臺海製造的軍事衝突,是對國際反中作為的回應,和臺灣本身關係並不大。
台派聯盟於昨(25)日舉辦「民間國是建言會議」。在「國際情勢」主題,邀請賴怡忠、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秘書長魏百谷、台灣安倍晉三之友會執行長葉建揚、創新民主中心環境永續性別暨人權跨國法制小組召集人陳文葳主講,由前國防部長蔡明憲主持。
賴怡忠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世界新冷戰的局勢相當明顯,同時也帶著意識形態的對抗。面對著傳統戰爭再度回到世界舞台,美國、歐洲、日本、澳洲等,很明顯對中國朝向競爭、敵對的方向定義。
也因此,賴怡忠說,臺海出現的軍事壓力,已經不再是過去理解的統獨問題,臺海衝突已經成為全世界性的重要衝突。換言之,要處理臺海問題,已經不是處理兩岸關係,或美中臺關係即可。當臺海之間越來越多 player 進來,他們的利益、想法、主張,也必須要被列入考慮。
賴怡忠說:「如果還認為說臺灣只要我不宣布獨立,然後我們盡量不要去招惹中國,就可以避戰?對不起,現在不是這個樣子!」
中國經濟下滑 失去大撒幣利器
賴怡忠也指出,中國未來已經不被視為承擔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尤其人口下跌,未來十年內人口中位數可能到 40、50 歲,處理高齡人口將是一大問題。這也影響到中國處理兩岸問題的方式,對外失去經濟誘因,尤其又構成內部風險。
賴怡忠分析,當中國對外失去經濟的號召能力,為了鞏固獨裁體制,採取激進冒險舉措的誘因會變得更大,會傾向把任何外面對他不同意的看法,解讀成對習近平個人權威的挑戰。所以很多有關臺海的整個衝突或問題,實際上的動力是在此。
美國挑釁才致臺海衝突?賴怡忠闢謠:共機繞臺 18 個月後美艦才通過臺海
以過去 8 年為例,賴怡忠指出總統蔡英文什麼都沒說,但是中國卻一直在派軍機過來。他抨擊,甚至還有人胡說八道,指稱臺海衝突,是因為美國挑釁中國?他指出,中國開始在用軍機繞臺,是 2016 年的 9月,而美國開始軍艦通過臺海,是在 2018 年 7 月才開始,中間整整差了 18 個月。很多基於此的論述,根本是個錯誤。
「但比較可惜的是,臺海安全的國際化,並未轉化為對臺灣地位正常化的支持。」賴怡忠表示,支持臺灣安全的國家,往往不希望正常化的舉措,影響到安全。
賴怡忠建議,該怎麼樣同時管理臺海安全,也能夠兼顧到臺灣民主永續、地位正常化,必須在國際上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式。他說,這必須超越過去「正常化或不正常化」的零和思維,必須在 0 與 1 之間,找到個 0.3 或 0.5 的空間。
賴怡忠說,有關臺灣地位正常化上,可能要先確保每個國家和臺灣關係,不一定是建交,但起碼是未建交的國與國的關係。另外,也要確保這些國家會很明確的不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個推動與確立,假設在未來臺海真的有衝突的時候,對於要形成國際援助、國際支持,是很重要的法理基礎。
臺灣須提出自己的「印太政策」引導國際局勢
賴怡忠最後提醒,臺灣必須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這個不僅是講戰略而已,而是讓別國去預期臺灣未來可能的戰略主張,以及讓別國思考臺灣的未來可能的作為。他指出,沒有提出戰略的時候,就沒有辦法領導對方去往這個地方走。只能讓對方從很片面的若干言詞,去猜測臺灣的想法,這只會造成誤解。
臺灣的國際參與,要如何建構新的國際結盟方式?賴怡忠說,有些東西進不去,我們為何不去創造新的組織出來?特別是現在有非常多新的議題,既有國際組織根本無法去涵蓋,當人家如果說我們沒有辦法直接進去,為什麼不創造、引導別人進來?創造自己的國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