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一年兵役增強國防國關學者張國城批國防資源錯置等於讓中共不戰而勝

發佈時間 2022/8/30 08:50:59
最後更新 2022/8/30 08:56:51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面對中國不間斷的武力威脅,臺灣該如何應對?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在講座上直指,對於島嶼型的臺灣,國防重點是要維持局部的制海和制空權,讓港口不至於被中國封鎖,讓外部的補給能進來。他不解指出,臺灣討論到增強國防,似乎唯一解方就是「一年兵役」,但這對於更重要的提升制空、制海權毫無幫助。他以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為例,近來烏克蘭已不再徵召年輕男子入伍,因為體認到後勤無法支持「全民皆兵」,還不如讓年輕男子在後方擔任經濟生產者。他感嘆,臺灣的國防資源若錯置,對中共而言就像「不戰而勝」,「比派臺奸滲透臺灣更有用。」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由獨派大老辜寬敏成立的「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7 月 20 日舉辦「區域安全的中國因素:世界如何應對以及台灣該做什麼?」講座,邀請張國城與談,他曾擔任民進黨首位文人國防部副部長陳必照的機要秘書。

黃金交叉時間:中國追求美國干預前,形成佔領臺灣的既成事實

張國城指出,中國對臺灣的武力威脅自 1949 年來就不間斷。而中國透過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建立一套上中下游完整的資訊產業鍊和基本研發能力,包括各項軟硬體。他說,雖然某些技術還不是世界前列,但這些基礎和成果除了商業化,也增加了武器性能的提升和研發功力。現在中國的海空裝備,包括聲納雷達等,已經比起俄羅斯有重大進步。

為何中國的軍事實力能有這成就?張國城說,就是靠世界各國把中國當作世界工廠,協助中國建立現代化的生產鏈,進而培養出技術人才,足以增益他們自己的軍事產業。

對於武力犯臺,張國城指出中國從來沒有天真認為,美國不會介入。但對中國而言,武力犯臺有所謂「黃金交叉」,意即美軍抵達時間、臺軍抵抗時間的雙重制約。因為美國在臺灣沒有正式駐軍,若美國要介入,需要部署的軍力相當龐大。以第一次海灣戰爭推估,美國就部署約戰術空軍兵力的 46%、陸軍 40%,所以中國推測,美國現在需要拿出來的兵力,也不會少這個數字。

中國假定上述兵力來台的時間為 T,只要能在這時間內解決臺灣,就可以獲得對臺戰爭勝利,因為不追求和美國全力對抗,只追求在美國干預前完成解放臺灣、形成「既成事實」就可以。張國城說,對於中國而言,積極建設軍事實力,目的是為了讓美國需要部署的兵力增多、臺灣能撐下去的時間變短。

「海島防禦」就是制空與制海權

張國城指出,臺灣的優勢是海峽天險。第一,無法讓中國立刻用陸上兵力進攻,提供防禦縱深,是臺灣重要的防衛屏障。第二,臺灣海峽造成臺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地理上形成「不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服力。第三,臺灣海峽讓臺灣安全成為日本、韓國需要關切的重點,這也是中國無法消滅掉的優點。

但同時,臺灣的島嶼特性,也容易被孤立。張國城舉例,烏克蘭可以抵抗俄羅斯,是靠著它從陸地邊境,像是波蘭等地把物資運送進來。但臺灣只要重要海港或機場被封鎖或摧毀,他國要援助就會受到威脅。

「臺灣國防就是要維持局部的制海和制空權,讓臺灣港口不至於被中國封鎖!」張國城強調,只要沒被封鎖,外部的物資、裝備可以進來。也就是說,政治上讓臺灣有機會和潛力,把外國尤其美國,視為臺灣的戰略後方,光這點就足以讓中國不至於發動戰爭。

張國城表示,臺灣國防道理很簡單,第一要維持所有港口暢通,因為中國解放軍海軍在潛艦上對臺灣有接近 60:1 優勢,中方用潛艦封鎖港口,讓他國補給無法順利進出是必然戰略。因此,臺灣要有強大水面艦隊,讓中國潛艦無法接近臺灣港口,航道不被封鎖才保持臺灣暫時的抵抗力,拉長「黃金交叉」時間。但臺灣的水面艦隊一定會受到中國海空軍威脅,所以臺灣必須保有一定比例的高性能戰機。

「不對稱作戰」僅是臺美雙方無法提升制空、制海權下的遷就

「但臺灣現在國防完全反其道而行!」張國城舉例,像是臺灣製造的飛彈快艇,這對中國解放軍沒有任何威脅性,在不對稱作戰又不著重制空權下,等於開放臺灣港口,讓中共解放軍在臺灣港口外自由獵殺。

張國城表示,制海、制空權的掌握,是人類開始廣範使用空軍的必然結果。反而近期被討論的「不對稱作戰」,在戰史上並沒有成功的例子,在沒有制海、制空權情況下,灘岸守衛可以多久?像是諾曼第花不到一天就被登陸,因為德軍沒有制空權,就算有「灘岸防衛」,也很快就結束。而且「先制空再制海」,就是島嶼防禦的基本原理。

針對近來美方一直在提「不對稱作戰」,張國城分析,這是看到臺美雙方有太多干擾因素,導致無法去擴充制空、制海力量,所以只好去遷就不對稱戰的概念。他說,這對於懂公共政策或者在公部門做過事的人應該知道,當你只能做到某些事情所以才去合理化,但並不代表這是對的。

張國城舉例,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國的軍事史上也很常見。像是二戰的日本,因為在 1943 年後逐漸失去制空權,相較美軍在質與量上都沒有優勢,所以發展自殺式攻擊的「神風特攻隊」。不是說這有效才去做,只是「沒辦法下的辦法」。

張國城更無奈表示:「現在在講的全民皆兵、城鎮戰、海岸守備旅、一年兵役、強化教召,對於提升制空、制海權毫無用處,但這卻是臺灣現在的國防重點。」

「一年兵役」並非提升臺灣國防要務

張國城也直指,當美、日、韓、菲都經常在實施各種實戰軍演,臺灣在軍事和盟邦合作不足。軍演是讓彼此知道戰時如何合作,如何利用在地的機場港口進行補給或故障排除,這無法在戰時複雜的狀況下無師自通:「但這些在臺灣是零!」

張國城表示,臺灣可以強化對美、日的幫助和貢獻:「不要老是期待人家來幫我們。」像是韓國的海軍陸戰隊,常常出動協助國際和美國維和,他不認為現在志願役的國軍無法做到,只是完全沒有人想做。再者,美國空軍也評估,臺灣沒有一個空軍基地能在戰時讓美國空軍運作,不論空間標準、安全都不符合,這也是沒人願意去改進的。

「國防資源的錯置,對中共而言『不戰而屈人之兵』,比臺奸更有用!」張國城直指,烏克蘭已經沒有再動員年輕男子入伍,烏克蘭有 4000 萬人,現在戰場上作戰部隊也沒有超過 10 萬,因為後勤無法支持全民皆兵,還不如在後方擔任經濟生產還有用。他納悶,臺灣談到增強國防,唯一解方好像就是「一年兵役」,真的非常奇怪。

張國城表示,有時候誤導對方,讓我方有利,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招。他舉例,美國二戰在南太平洋作戰時,日本因為沒有白天的制空、制海權,利用晚上以驅逐艦接近日軍駐守的海岸邊,把補給物資裝桶丟到海裡。這其實成效很差,因為岸上部隊很可能撿不到,又讓驅逐艦有擱淺危險。但當時美軍刻意對日軍驅逐艦不予攻擊,讓日軍認為有效,當形成固定作業模式後,美軍再開始大規模圍剿,讓日本在接連的海戰損失慘重、一蹶不振。

張國城感嘆,這在臺灣也正在上演。像是把大量軍事資源用在「兩週教召」、「一年兵役」等,只是讓大家稍微熟悉軍事技能,但這對於重要的爭取美軍協助、維持制海制空權、接收美國來的新型武器,毫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