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對中國輸誠香港事業全毀學者吳叡人香港能用文化做隱藏文本鬥爭

發佈時間 2022/7/11 09:10:03
最後更新 2022/7/11 10:03:07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面對港版《國安法》已實施 2 年,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於 7 日「如水,何方?國安法巨獸與海外港人行動」座談指出,《國安法》系統性毀滅香港公民社會,但這不代表沒希望,要蓄積力量。他非常寄望於文化,認為開拓本土文化,利用電影、音樂做「隱藏文本的鬥爭」,隱晦書寫埋藏訊息,有效且重要。以知名香港歌手陳奕迅在力挺「新疆棉」、對中國輸誠後,香港事業全毀來看,吳叡人認為香港的追星還是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在內,不能小看「新粵語歌」背後的社會和政治意義。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由台南香港關注組、台南新芽、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成大零貳社主辦「如水,何方?國安法巨獸與海外港人行動」座談,邀請深度關注香港的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流亡美國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顧問張崑陽對談,由台南新芽理事長嚴婉玲主持。

「遺憾香港成為焦土不是修辭是客觀事實,大家都清楚。我們要有覺悟了!目的不是證明沒希望,而是不要存有幻想,要蓄積力量、強壯起來,以求度過漫漫長夜。」吳叡人指出,對於香港局勢也不是說什麼都不做,像是自由的海外,可以做些香港做不到的,像是不被審核的報導或評論,或者國際遊說等。

還留在香港的人該怎麼辦?吳叡人說自己人不在香港上,倫理上無法說三道四,但相信香港朋友不介意給點建議。第一,從第一線撤退,保持元氣、不要送頭。沒有正式組織但還是可以保持非正式網絡。

第二,香港要找出新的、迂迴的抗議模式,在地人會更理解要怎麼做。像是轉進民生議題,並從此開發政治潛能,這是臺灣戒嚴時代的做法。第三,要開拓本土文化,從文學、音樂、電影中做所謂「隱藏文本的鬥爭」,這是種弱者的抵抗方式。透過隱晦的書寫埋藏訊息,在文化形式中去發展藏文本。

吳叡人對於「文化」的抵抗寄語厚望,認為有效且重要。雖然對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注意到這點,也曾經警告要「在文化中抓出港獨」,但他認為這並不容易抓。只是吳叡人要提醒,港人要重新找到新的表現方式,不能再用過去自由時代直白的形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圖片取自直播)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圖片取自直播)

吳叡人以香港評論家阿果《追星作為 the beginning of faith》一文為例,討論到香港歌手林家謙所翻唱的《最後的信仰》,讓追星成為一種新的保持信仰方式,也不容小看新粵語歌背後的社會和政治意義。他觀察到,新粵語歌恐怕是種保存香港認同的基礎。

吳叡人指出,近期香港歌手新秀林家謙等人的興起,其中不全然只是追星目的,很多是情感和認同的投射。像是唱紅《最後的信仰》一曲的林二汶,就因為近期投奔中國、唱了「愛國」歌曲,在香港社會引起很多不滿,顯見香港的追星還是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在內。再者,像是知名的香港歌手如陳奕迅,也在對中國輸誠後,香港事業幾乎瓦解。

吳叡人認為,目前的香港人絕非「只忙著追星」。但是操作「隱藏的文本」是門學問,要慢慢學習,也要給港人機會。

目前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顧問張崑陽,也分享香港抗爭國際線的情況,與下一步行動。

張崑陽指出,國際線是反送中運動後,利用美中對抗地緣政治對抗地緣政治格局,配合香港特殊地位,對中國施壓的戰線。經過一連串遊說、出席美國聽證會後,取得空前成果。最終,美國國會在 2019 年底通過《香港民主人權法案》,開始制裁中國。美國前總統川普也正式取消美國對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

在短期制裁達成後, 因應香港和國際情勢改變,必須深化國際線方向。張崑陽指出,第一要結合中國現時經濟的分析,勾勒出天下圍堵的策略。第二則是持續壯大香港海外社群,當後勤支援,支援本地下一波政治打壓的波瀾。

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顧問張崑陽(圖片取自直播)

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顧問張崑陽(圖片取自直播)

從政治倡議上,張崑陽認為要多利用國際形勢、中共問題去做倡議,連結不同的公司、團體或自由世界國家。

張崑陽強調,撇除政治遊說,還要做些不同海外運動,讓海外港人進入「國際線2.0」。他認為,不是所有港人都要做政治活動,需要利用專長分工,才能讓社群強大。他指出,海外港人要保存香港的文化故事,但同時也要提防成為學者批評中國移民下的「寄居殖民主義」,意即去別的國家卻不融入當地,還想要殖民當地。

張崑陽說,一方面海外港人要有香港認同,一方面也要融入當地,建立社群影響力,去哪裡就要思考當地的利益。他強調,離散的港人是要建立海外的親港勢力,回報本土香港,不是要殖民他國,希望有一天可以回歸香港,終止無止盡離散,而非滿足於建立海外香港。

壯大海外社群該怎麼做?張崑陽建議,文化上用「同鄉會」建立,瓦解「中國同鄉會」話語霸權,也讓全世界知道「香港人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學術上成立「香港研究」中心,強調自己的論述,給外界對香港正確的認知。經濟上建立「民族資本家」,用專業知識、資本來創造海外港人生態圈,資助海外港人或者本土運動。

張崑陽指出,港人在「六四事件」後,有一波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躲避威權,但因大多抱持退休心態,所以沒有在海外建立大事業。現在海外港人尤其需要「民族資本家」,成為建立海外社群一切的基礎。他強調,不要求資本家是運動第一線參與者,因為目前資本家們也無法避免和中國有往來,但私底下可以幫助港人社群最重要。

張崑陽也希望,最終建立個香港品牌,不只是文化,而是有相關的實際商品。就像臺灣以半導體產業聞名,他認為這對於鞏固國際形象也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