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MI 防衛網台灣民主實驗室籲借鏡歐盟建立民主防衛生態系應對境外資訊操弄

發佈時間2025/10/21 10:09:49
最後更新2025/10/21 10:32:44

作者|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DTL)

台灣民主實驗室是⼀個關注網路數位時代中,開放政府、公民社會與數位⼈權等相關議題的非營利組織。主要以研究、開發以及國際交流等⾏動,探索新的⽅法,回應當前的民主挑戰。目前專注於理解與追蹤線上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的發展。

境外資訊操弄進化中?使用在地化語言、滲透媒體、假帳號協同

台灣的媒體識讀與資訊環境整體而言是多元且自由的,但同時也面臨高度挑戰。

台灣社會擁有活躍的新聞媒體與公民社群動能,公民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度高,這為媒體識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不過,民眾獲取資訊的來源碎片化、社群媒體平台的資訊快速傳播,加上演算法推薦機制強化閱聽者既有的偏好,使得同溫層愈來愈厚,難以跟自己偏好或立場不同的人理性交流,因此增加接收不實訊息和有心人士惡意操弄風向的傳播風險。

在這樣的脈絡下,「境外資訊操弄」(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 FIMI)扮演了極為重要的因素。

這類操弄不僅散播不實訊息,也包括利用在地化語言與社群平台,滲透在地媒體、放大社會爭議,或透過假帳號與協同網絡散布特定敘事,並操控輿論議題。

其目的不一定是立即干預選舉,而是長期削弱公眾對民主制度與媒體的信任,並塑造有利於中共政治利益的輿論環境。

因此,台灣在媒體識讀教育上除了強調辨識假訊息,也需提升公民對資訊來源、敘事框架與跨平台協同操弄手法的理解。

同時,政府、學界與公民團體間的合作,也是建立「社會韌性」對抗資訊操弄的關鍵,學界與公民團體持續揭露境外資訊操弄的案例、手法,以及對抗機制的建議,持續施加政府關注此議題的壓力。政府方面則參考民間的研究成果,推動公部門與公民社會的溝通與協作機制,共同建立對抗境外資訊操弄的策略與政策。

資訊戰智庫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近年來在選舉期間進行網路資訊環境的分析,也針對 TikTok 平台是否會影響使用者認知等重要的境外資訊操弄(FIMI)議題深入研究。

資訊戰智庫的角色:培訓、揭露、交流

我們自 2022 年地方選舉開始,於每次選舉前半年左右,培訓實習生建立預防資訊操弄的數位韌性知識,以及如何搜尋境外資訊操弄的帳號和相關內容所需的技能。並與實習生和社群夥伴建立回報機制,共同觀測選舉期間可能的境外資訊操弄事件,並發佈報告揭露境外資訊操弄的案例與手法。

此外,我們也舉辦許多跨國工作坊及論壇,將台灣受資訊操弄的實際案例以及應對方式,與國外學者專家、記者、公民團體和政府單位交流,並將台灣民主實驗室觀測境外資訊操弄的經驗分享到國外,使國際盟友更了解並關注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經典案例有哪些?臉書上的境外粉專、「蔡英文秘史」被大規模傳散

我們自 2021 年起便持續觀察到管理員來自如中國、香港、澳門、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境外粉專,發佈非常在地化語言的貼文,並透過假帳號分享到各大臉書社團,試圖操弄大眾對熱門公共議題的看法,並強化政治極化的輿論環境,增加不同政治立場者之間以及政府和民眾之間的不信任。

從疫情期間開始,這樣的手法仍持續到現在。此外,有關「蔡英文秘史」的電子檔,以充滿陰謀論的敘事描繪蔡英文的生平與政治生涯,相關貼文及 AI 主播影片散佈於 Twitter、Facebook、YouTube 和 TikTok,是我們觀察到最大規模的跨平台境外資訊操弄行動。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2025 年發布報告針對 TikTok 抖音使用者調查,沃草製圖

台灣可以如何應對?資訊揭露、平台問責、大眾溝通

面對極權國家新型態的資訊操弄挑戰,民主國家不能再被動應對,除了民間和政府部門共同強化媒體素養與公民教育之外,台灣必須建立起如同歐盟「民主防衛機制」般的全方位應對架構。

歐盟近年透過多層次的政策工具,如 FIMI Toolbox 和數位服務法(DSA),建構了政府、平台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協作體系,以觀測、揭露並回應境外資訊操弄。

台灣可以借鏡歐盟的做法,採取以下幾項策略:

一、政府層面:制度化跨部門合作機制

  • 參考歐盟「快速警示系統(RAS)」模式,建立由國安單位、外交部門與數位發展部共同參與的跨部門快速通報網絡,以即時共享與分析外部資訊威脅。
  • 建立如同歐盟或北約「StratCom」架構的單位,定期發布對抗境外資訊操弄的策略,揭露中國等國家行為者的操作手法。
  • 推動資訊揭露與透明報告制度,特別針對社群平台的政治廣告與外部資金流向。

二、科技平台與媒體:促進責任共擔

  • 參考歐盟《數位服務法》,要求大型平台主動提供演算法透明度評估,與建立對平台方未有效遏止資訊操弄的問責機制。
  • 鼓勵媒體建立開源資料庫,協助學術與民間團體監測資訊操弄趨勢。

三、公民社會與研究機構:提升社會韌性

  • 支援媒體識讀教育與事實查核,尤其是針對中老年族群與弱勢資訊使用者。
  • FIMI 研究組織持續揭露境外資訊操弄的案例、手法,以及對抗機制的建議。

四、公私協作:建立常態化對話與合作框架

  • 參考歐盟協助成立的 FIMI-ISAC 專家網絡,結合 FIMI 研究組織和查核組織,建立對抗境外資訓操弄的情資分享平台
  • 透過制度化對話機制,促進民間研究成果能直接支援政府決策與政策評估。

結論

總體而言,中國仍是台灣面臨的主要資訊操弄威脅來源。這些行動往往結合在地協力者與社群平台擴散策略,目的是削弱台灣民主體制的信任。可參考歐盟的制度化經驗,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民主防衛生態系,台灣才能在確保言論自由的同時,有效提升整體的社會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