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刻苦侍奉公婆才是好媽媽民團批模範母親評選強化性別刻板分工

發佈時間 2022/5/6 08:02:08
最後更新 2022/5/6 11:16:01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每到母親節,各縣市總會舉辦「模範母親選拔」,民團「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今(6)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不應將母親的辛勞拿來歌功頌德、評選比較,媽媽需要的是社會、實質政策的支持,改善不同的母職困境,讓每一位媽媽都不需要「堅忍刻苦」或奉行「侍奉夫家公婆」等強化性別刻板分工的行為,去符合政府眼中的「母親模範生」。必須獨立肩負沈重育兒責任而自稱「準單親媽媽」的詹斯閔也呼籲政府,別再用任何標準告訴我們該怎麼育兒,請提供更健全的政策,讓家長都能用更自在、不需犧牲自我的方式愛小孩。

母親節前夕,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聯合舉辦記者會(圖片提供:「媽媽不需要模範,只需要社會支持」母親節記者會)

母親節前夕,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聯合舉辦記者會(圖片提供:「媽媽不需要模範,只需要社會支持」母親節記者會)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主任高芷涵說明,臺灣各縣市「模範母親選拔」從 1953 年開始至今大約 70 年歷史,需經過村里、鄉鎮市再到縣市,層層選拔、資格審查,才能成為模範母親,每年大約有 1400 名。

而分析目前的評選標準,最多的不外乎是「堅忍刻苦」、「侍奉親長」、「奉獻犧牲」,高芷涵指出:「彷彿不夠辛苦,就不是個好媽媽!」

高芷涵點名,苗栗縣、彰化縣、花蓮縣、雲林縣、宜蘭縣、澎湖縣將「長期侍奉親長至孝」這個無關於母職的行為列為評選標準。尤其,彰化縣及花蓮縣更將侍奉「夫家公婆」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

高芷涵也發現,苗栗縣、彰化縣、花蓮縣、新竹縣等 4 縣的模範父親及模範母親標準不一。在母親部分需要「相夫教子」,父親則是要「負擔家計」,傳達了刻板性別分工的概念。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祕書長陳玫儀呼籲,政府應該將各種慶祝母親節、選拔優秀母親的活動,轉化成推動改善母職困境的具體服務與政策。從女性懷孕起,就該改善產檢過程、生產醫療、提供產後支持、讓不管是小媽媽、未婚生育媽媽、職業媽媽、單親媽媽、高齡媽媽都能得到足夠的生育支援,快樂過母親節。

「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長陳儀指出,政府的政策必須帶頭做到「性別平等」,不是持續強化性別刻板分工。只有真正落實親職角色性別平等的政策,才能解開媽媽的母職束縛。

而民團也一致強調,模範媽媽並沒有錯,獲選者多為在傳統家庭框架下掙扎生存的女性,也都是值得欽佩的母親。但政府不應該只對母親的辛勞歌功頌德,甚至拿來評選比較,而是應該透過實質政策改善不同的母職困境。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分享,自己身為 4 個孩子的媽媽,從政後就很常被問到「家庭怎麼辦?」、「小孩子誰顧?」等問題,卻鮮少有男性的立委被這樣問。

王婉諭指出,社會期許女性扮演好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媽媽」,甚至還要成為「好媽媽」。但目前社會對「好媽媽」的標準單一,且性別角色分工極度不平衡,媽媽被要求以孩子為中心,給予無微不至的呵護。

王婉諭也說,社會充斥「為母則強」的觀念,更讓女性在面對育兒時,一定要犧牲或者默默承擔各種不合理的環境,否則就會被貼上「壞媽媽」標籤。這更讓女性在家庭及工作間蠟燭兩頭燒,還必須犧牲自己的興趣或其他生活。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媽媽是人!不是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免費勞工!」民進黨立委范雲指出,各縣市的「模範媽媽」選拔標準實在荒謬,但卻是社會的現況。媽媽承擔了太多來自他人的壓力,政府應該帶頭,用政策改變錯誤風氣,分擔女性的母職壓力。

記者會也邀請多位媽媽現身說法。身為典型的「雙薪無後援家庭」,媽媽小池分享指出,她選擇幼兒園的優先考量不是教學內容或者餐飲的均衡,而是要考量是否能晚上下班後再接小孩。她表示,政府應正視雙薪家庭的型態,改善職場對於育兒不友善,都比調高育兒津貼更能促進生育率。

高齡媽媽佩怡也指出,自從 39 歲懷孕後,不斷被提醒已經是「高齡媽媽」,但大她一歲的先生則是被稱讚「性能力很好」,這讓她大嘆荒唐:「為何不稱讚我的卵子很活潑呢?」

民進黨立委范雲(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民進黨立委范雲(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佩怡希望,社會可以停止對女性的年齡追殺,從婚姻、生育、育兒的各種不同提醒和指導,對女性往往來說不是善意,而是綑綁和標籤。

目前正在念碩士班的準單親媽媽詹斯閔表示,她在歐洲當交換學生時生下小孩,當地醫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要不要出養小孩?」這並不是因為外國人的身份而問,而是對所有人都會問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父母對小孩的愛,從來就不是天生的。

因此,詹斯閔希望政府不要再用任何標準,告訴我們該怎麼愛小孩,請政府提供更健全的政策,讓家長都能用更自在、不需犧牲自我的方式愛小孩。

身為創業家媽媽的曾穎凡指出,產後因為工作環境不方便擠奶、冰奶,選擇主動退奶:「很多媽媽跟我做了同樣決定,但不敢讓人知道,怕被責備自私,但這不是媽媽本意,是不得已的選擇。」她認為,現在推的「母乳友善」空有口號,但沒有更實質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