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競圖風波轉型正義拖拖拉拉民間陷入網內互打

發佈時間 2023/9/28 07:57:17
最後更新 2023/9/28 08:07:59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蔡英文執政已 7 年多,其競選承諾的轉型正義工作,在促轉會解散、轉型正義散入公部門日常後,似乎陷入停滯,尤其「中正紀念堂」轉型現況懸而未決,反讓同一陣營的民間人士出現裂痕,形同「網內互打」。前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等「行政院中正紀念堂轉型小組」委員,近日投書批評文化部補助的中正紀念堂競圖活動,以及「領導者缺乏政治意志與能力,讓轉型停滯」;競圖執行長張維修則強調,競圖捲動的社會溝通很重要,並反諷如果葉虹靈在促轉會時有做好,轉型就不會停滯不前。

中正紀念堂的建築語彙充滿威權符碼與中華文化圖騰,圖為大廳蔣介石銅像上方的「國徽」藻井。(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的建築語彙充滿威權符碼與中華文化圖騰,圖為大廳蔣介石銅像上方的「國徽」藻井。(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促轉會結束任務解散後,轉型正義工作由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簡稱會報)協調各部會接續進行,今(2023)年 3 月又在會報基礎上,由副院長主持,政委羅秉成、內政部長、文化部長,以及 3 名民間委員組成「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簡稱專案小組)。

然而,會報從去(2022)年 8 月成立以來僅召開 2 次會議(另有 3 次預備會議),恰與民間委員投書媒體的次數相當。

民間委員在今(2023)年 2 月間以全體名義發表「民進黨政府的轉型正義不能虎頭蛇尾」,批評會報成效不如預期,尤其移除銅像、中正紀念堂轉型「遙遙無期」。9 月,委員中參與「中正紀念堂專案小組」的 3 人再次投書媒體,痛批「領導者缺乏政治意志與能力,讓轉型停滯。」行政院對於投書均快速回應,但也並未承諾具體規劃及時程。

民間委員 2 次批評的焦點都是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但有別於第一次全體投書,僅委婉批評「文化部以『補助』民間團體徵件當成主要成果」,第二次專案小組委員的投書,則將矛頭明確指向該徵件活動與政策連結不足,質疑文化部「在撒幣(補助)之外還有什麼規劃?」

中正紀念堂。(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由文化部所屬的「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管理,但紀念堂內由國防部三軍儀隊定時向銅像禮敬的儀式,也同樣受人詬病。外人或許可以接受中正紀念堂轉型涉及修法、需要時日統籌,但難以理解不涉修法的儀隊、銅像為何不能先撤除?

回顧軍方體系的國防部、退輔會高層,歷來均強力反對移除兩蔣威權象徵。根據促轉會 2021 年底統計,兩部會轄下分別仍有 257 個、66 個威權象徵,矗立著銅像的軍營、農場、榮民之家,形同《促轉條例》管不到的「法外之地」,而三軍統帥蔡英文也並未積極干預。

兩度投書的民間委員、政治受難者呂昱接受《沃草》訪問時表示,自己曾在會報中質問,「你們保衛的『元首』到底是死人的銅像,還是活人的總統?(營區)每尊銅像下面都寫『永懷領袖』,但軍隊的領袖不是現任總統嗎?幹嘛永懷一尊銅像!」但國防部代表態度消極抗拒、來就是念稿,「稿子一拿開就不會講話」。

中正紀念堂大廳內至今仍駐有三軍儀隊,且交接換班時須向銅像敬禮,崇敬威權統治者的意涵相當明確。(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大廳內至今仍駐有三軍儀隊,且交接換班時須向銅像敬禮,崇敬威權統治者的意涵相當明確。(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批政府屢以「待凝聚共識」拖延轉型正義 受難者呂昱:817 萬票就是社會給蔡英文的共識!

小組委員為何在有正式管道的情況下,仍選擇投書?呂昱說,中正紀念堂轉型會議「溝通非常順暢」,早已形成共識、做成決議,但過了數月均毫無下文。他也批評,從促轉會、文化部一直辦競圖活動,這是「想像中的轉型正義」,沒有實際作為,就是欺騙人民。

「千元鈔票(從蔣介石頭像)變成『小朋友』,說改就改,到現在大家也用得很開心,這就是政治意志的問題!」對於鄭文燦回應稱「仍需凝聚共識」,呂昱氣憤直言,這只是執政怠惰的託辭。他強調,蔡英文在 2020 大選獲得創紀錄的 817 萬高票,就是人民授權蔡政府改革的「共識」,並反對一直向極少數反對派尋求「共識」,阻撓改革。

他強調,外省人在白色恐怖時期僅佔 19%,但卻佔了受害人數的 46%,因此「白色恐怖從來都不是族群問題」,而是統治階級壓迫受害者階級,一直談「族群和解」是搞錯方向。

事實上,在投書發表前一日,呂昱還曾以受難者代表的身份,從蔡英文手中接過「回復名譽證書」。他透露,「蔡英文小聲告訴我,『你說的話我聽到了,我會努力的』。但這種話我聽太多次了,現在不是要聽你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你做了什麼!」

曾因「統中會」案坐牢 15 年的政治受難者呂昱,目前是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委員。圖為呂昱本(9)月 9 日從總統蔡英文手中接下「回復名譽證書」。(圖片來源:威權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

曾因「統中會」案坐牢 15 年的政治受難者呂昱,目前是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委員。圖為呂昱本(9)月 9 日從總統蔡英文手中接下「回復名譽證書」。(圖片來源:威權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

呂昱也提到,藍營在這次「台派大戰民進黨」處境尷尬,既無法「撿到槍」跟著民間一起罵,又不能跟民進黨站在一起,找不到自己的立場。

但不只藍營處境尷尬,民間發起競圖、希望開啟對中正紀念堂的不同想像,卻被視為文化部推動轉型不力的遮羞布、意外成為箭靶,同樣有苦難言。

2022 年下半年,由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等三大空間規劃設計專業學會共同發起「首都之心、城中轉正」競圖活動,獲得文化部補助並掛名協辦。今(2023)年初完成評選後,於 8 月至 9 月間展出,評審團主席、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在展期尾聲公開批評文化部「虎頭蛇尾」,導致參觀人數過少,但 3 名「中正紀念堂專案小組」委員隨即投書批評「活動定位不清才是最大問題」。

對於意外成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討論中心,民間競圖執行長張維修在沈寂數日後,於個人臉書撰文,表達「在政治意志決定之前,民間除了等待或批評之外,也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往前推進」,而這次競圖帶動了原本在「同溫層」以外的空間設計專業人士,也能參與對中正紀念堂的討論,就是由下而上的社會溝通,期待「民間撐起討論空間,政府承擔起責任(決策),共同協力推進。」

前文化部長李永得(右三)去(2022)年出席「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競圖活動開幕。左一為競圖執行長張維修(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前文化部長李永得(右三)去(2022)年出席「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競圖活動開幕。左一為競圖執行長張維修(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張維修諷刺,主筆該篇投書的民間委員,正是前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很可惜沒有在其領導促轉會時代提出,(否則)中正紀念堂轉型就不會停滯不前了。」他也向《沃草》表示,促轉會任期尾聲曾高調辦理「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並承諾「文化部後續將辦理更大規模討論」,但真的辦了討論,卻又惹來前促轉會人士的批評。隨後,葉虹靈也發文重申投書的觀點,並提出些許反諷。

競圖參與者必須參加由永和社大辦理的「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了解中正紀念堂內的威權象徵符碼,而專案負責人、學者林瓊華任職促轉會時,就是負責處理威權象徵。他對《沃草》表示,陳水扁時期「朝小野大」,都能做到國幣改版、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廣場改為自由廣場、總統府前「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完全執政的蔡政府沒道理不能做。

「蔡英文一直跳針說要進行社會溝通,但從沒有看到他以總統身份去怎樣消除威權象徵。」林瓊華說,促轉會在第一次「半年進度報告」就對中正紀念堂提出階段性建議,但行政院並未採納;蔡英文對於國幣改版直接「打臉促轉會」,之後還出席「蔣經國七海園區」開幕,由此可知總統府根本不會處理(威權象徵)。

前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目前是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委員。圖為葉虹靈在拆去招牌的促轉會建築前,最後一次以代理主委身份受訪。(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前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目前是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委員。圖為葉虹靈在拆去招牌的促轉會建築前,最後一次以代理主委身份受訪。(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林瓊華強調,永和社大的「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已做到第 4 年,接受培訓的導覽員及參觀民眾都不斷擴大,顯見台灣社會仍關心中正紀念堂的威權象徵。但蔡政府的轉型正義只是「挑著做」,確有推動政治檔案開放,但始終迴避消除威權象徵,「過去黨外的民進黨都扛著『台獨建國』的旗子,現在全面執政,卻這麼害怕處理威權象徵?」

「作為政治領袖,本來就該實現你競選時承諾的價值,而不是跟著群眾尾巴走。」林瓊華總結。

註解

  1. 會報由行政院長主持,委員包括副院長、秘書長、政務委員羅秉成與相關部會首長,以及來自民間的 9 位委員,包含政治受難者、民間團體代表、學者及前促轉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