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國會擴權法惡法三讀後可以怎麼做

發佈時間 2024/6/5 09:39:47
最後更新 2024/6/6 06:28:50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中國國民黨與民眾黨共推的國會擴權惡法,雖已通過三讀、立法院看似恢復一團和氣,但各界阻止惡法的行動仍持續中。

除了目前較有可能的提出釋憲,《沃草》整理了後續對抗惡法可以怎麼做?面對惡法輾壓的公民社會也逐漸「罷」起來,又為政壇帶來哪些後續效應?

國會擴權惡法表決長達 4 天,立法院外集結許多民眾抗議(攝影/朱乃瑩)

行政院覆議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 10 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

立法院對覆議案,應於送達 15 日內作成決議,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經全體立委 1/2 以上(57 人)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總統也必須在收到結果的 10 日內公告新法,法律於公布後 3 日生效。

雖已有超過 200 名執業律師,連署要求立法院接受覆議,但目前中國國民黨 52 席、民進黨 51 席、民眾黨 8 席,藍白擁有立院過半席次,通過可能性較低。

過往行政院也曾有過 13 次「覆議」案例,共計成功 7 次、失敗 3 次、1 次行政院主動撤回復議案、2 次因時局動盪未有結果。

國會擴權惡法最多曾有超過 10 萬民眾在立法院外抗議(經民連攝影志工謝佩玲攝)

對於行政院提出覆議案的做法,社會也有不同意見。一派看法是,行政院提出覆議會加深朝野衝突,尤其行政院長卓榮泰還在立法院接受總質詢,是否會因此被藍白杯葛仍有變數。日前中國國民黨黨團幹部洪孟楷就曾警告卓榮泰,若覆議不成功要負政治責任;另一派則認為,雖覆議案不會通過,但行政院仍應展現政治態度,表達對擴權惡法的立場。

釋憲

依照《憲法訴訟法》,國家最高機關包含總統及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或 1/4 以上立委(29 席),認有法律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釋憲。經大法官 2/3 以上參與評議、且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作出判決。

目前民進黨團已表示,將會於國會擴權法生效後聲請釋憲。民進黨立委黃捷預估,時間約落在 7 月初,至於釋憲結果出爐時間無法預測,但依照過往經驗,從提出到宣判最快約 3 個月。

依照《憲法訴訟法》第 43 條,可出於「保障之權利或公益遭受難以回復之重大損害,且有急迫必要性,無其他手段可防免」的理由,於判決前請求「暫時處分」,暫時停止法律適用。但大法官是否核發?何時核發?都是未知數。

民進黨團表示將聲請釋憲(攝影/廖昱涵)

依據民團「司法改革基金會」分析,宣告方式有幾種可能:除了「合憲」以外,還有 2 種可能:一是「程序違憲」,不論內容為何皆無效,必須重新審議。2000 年,有關國民大會修憲通過延任自肥案的釋字 499 號中,就指出因二三讀採「無記名投票」有程序重大瑕疵,再加上內容違反憲政精神,宣告違憲。

二是「內容違憲」,認為通過的法律內容牴觸《憲法》可以直接宣告失效,且不得再通過相同意旨法律,多半會是部分違憲、部分合憲的宣告。但司改會強調, 3 種情況可能同時存在於同一個判決中。

過去曾偵辦「媽媽嘴案件」的前檢察官、身為此次國會擴權法召委的中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三讀前就已經廣播節目上嗆聲警告大法官:「別為了迎合執政黨,做出荒唐釋憲,否則將受世人嘲笑。」

公民複決

表決國會擴權惡法期間,民眾手持「我藐視國會」、「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等標語抗議(攝影/朱乃瑩)

《憲法》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的權利。「複決」意即透過公民投票,補救立法、修憲案、重大政策的疏漏。

只要提案人數達到最近一次正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的萬分之一(1955 人)以上,並在 6 個月達到最近一次正副總統選舉的選舉人總數 1.5% (29 萬 3228 人)以上的連署門檻即可成案。

但因《公民投票法》規定,最快投票時間為明(2025)年八月底,且有效票須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要超過投票權人 1/4 以上,才算通過,目前被視為緩不濟急。

公民可以做些什麼?

國會惡法通過後,各地罷免聲四起(攝影/朱乃瑩)

主辦立院外抗議活動的民團之一「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於三讀後呼籲進行草根民主對話。各地公民組織在國民黨立委選區舉辦座談會,讓地方選民知道國會擴權法有多離譜,希望能施壓立委在下一階段覆議的投票意向。

雖然賴中強表示,目前將視覆議結果再決定下一步,目前還沒有罷免立委的規劃,但各地青鳥已經「繼續飛」,出現許多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聲音,倒是全是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則逃過一劫。

像是負面聲量高的中國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台北市立委徐巧芯、台中市立委羅廷瑋及廖偉翔等人,以及因票數差距不大而罷免成功率高的台東縣立委黃建賓、新竹市立委鄭正鈐、桃園市立委涂權吉、新北市立委葉元之、雲林縣立委丁學忠等人,都被地方點名要罷。

不過徐巧芯則嗆民進黨,若開啟「大罷免時代」的話:「你罷我一個,我罷你五個,你罷我五個,我罷你十個」。

皆為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逃過罷免潮。圖為民眾黨立委隨國民黨一同霸佔主席台,並在開會前夕開心擺拍(攝影/廖昱涵)

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也嗆,尊重民進黨提出覆議、釋憲等手段,但若民進黨及其總召柯建銘、總統賴清德,要繼續動用群眾施壓在野黨立委「那將來 4 年只會是跛腳政府,一事無成」。

各地罷聲四起,中國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罷免案「拆樑行動」也進入第二階段連署,面對不斷湧現的罷免浪潮,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竟選擇提高罷免門檻。

日前黨籍立委許宇甄、徐欣瑩、蘇清泉等人提出《選罷法》修法,要求提高罷免門檻,並在就職一年內不可以進行罷免提案連署,傅崐萁以中國國民黨黨團名義,又打算直接逕付二讀、跳過委員會審查。但在手法曝光後,在外界輿論下撤案,修法進度暫時停擺。

國民黨內部雜音四起

經過程序充滿瑕疵的國會擴權法表決後,民意的反彈也讓國民黨內部出現不同聲音(攝影/廖昱涵)

國會擴權法引起連續 4 次立法院內外的大規模抗議與議事對抗,似乎也讓國民黨內出現雜音。綜合媒體報導,前次修法表決過程中,對於諸多議事瑕疵放水的中國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日前在宴請藍委的餐敘上,就表示「希望大家未來能先暫緩推動衝突性的法案」。

中國國民黨立委謝衣鳯也說,宴席間有討論到「將來若要提出重大法案,要經過詳實審查,再送至院會表決。」

中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受訪也指出,國民黨在三讀法案後民調掉了 17%,呼籲黨內立委舉手前應搞清楚自己在面對什麼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