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專研中國問題的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古明君指出,中國對台統戰工作已進入「大統戰時代」,過去屬於中央統戰部職權,現在則由「中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不同部會、地方政府一起進行統戰工作。他也分析,中共將宮廟、攤商、旅運業者、農漁會、村里長、私立學校、媒體、原住民部落等作為主要統戰對象,平時用政策傾斜、買農產品等方式「交朋友」,有需要時就轉為箝制、威嚇手段,2020 年後因疫情、國際局勢變遷,從以拉攏、收編為主,轉向更多威嚇性手法。古明君參與的研究團隊根據中國官方報導,繪出天羅地網般的統戰網絡,並提醒疫情期間建立的線上連結,也可能加快訊息傳播速度,甚至建立新的在地協力者。
民間智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前(20)日舉辦「2024 民主韌性論壇」,邀請台、日專家學者分析兩國選舉與資訊環境現況,外交部長吳釗燮亦出席致詞。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古明君參與的團隊,從中共官方資訊窗口「中國台灣網」,分析中國在台灣建立的統戰網絡。他表示,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操作有兩種模式,一是「不實資訊的空汙」透過網路飄過台灣海峽,第二種是透過兩岸交流網絡形成的統戰系統,沿著社會關係「登陸」台灣,穿透到社會底層。
古明君首先分析習近平任內對台政策的轉折。他強調,所謂統戰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平時對統戰目標宣傳、收編、給予政策傾斜、一起發統戰財等,必要時就透過資訊操弄、威嚇等方式,轉為對「主要敵人」的攻擊。統戰對象包括中國境內的不同群體,但對台統戰一直是很大的一塊。
習近平第一任期(2012-2017)後段,組建「中央統戰領導小組」,過去統戰工作為中共中央統戰部職責,如今則由中央領導小組協調不同單位一起進行統戰工作,第二任期(2017-2022)已進入「大統戰時代」。
中共在三一八運動後意識到對台統戰在「青年一代、基層一線」不足,因此針對性地將宮廟、攤商、旅運業者、農漁會、村里長、私立學校、媒體、原住民部落等作為主要統戰對象。
「平常看起來是政策傾斜、交朋友、買農產品,等到裴洛西來台就都變成制裁手段。」2018 年後後中共從「韓國瑜旋風」誤判對台統戰成效良好,因此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習五條」。之後中共從台灣在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等事件中的反應,發現統戰成效不如預期,加上 2020 年後兩岸實質交往因疫情中斷,從過去的收編轉向較多威嚇性作法,例如軍機擾台、假訊息攻擊增加,停止農產品採購等。
在典型的兩岸交流活動中,台灣團體可能受邀參加中國的高峰論壇等活動,接受落地招待,活動上有國台辦出席致詞;台灣的節點可能是與中國相關團體有資金往來、在中國參與團體或擔任職務、合辦活動,有時也會經營跨兩岸的公司行號、交流參訪實習、在特定事件上表態支持(中國立場)。古明君看了兩岸交流網絡後表示震驚,「原來台灣已經陷入天羅地網之中」。
在宗教交流方面,古明君指出,疫情前的基調是「交朋友」,兩岸建立的交流團、進香團,往往變成傳播不實訊息的管道,而當兩岸發生政治變化時,也會是籠絡、收編甚至懲罰的手段,「你敢替特定政治人物站台,下次就不可能到中國參加某個重要的宗教祭典、台胞證也會莫名其妙失效。」
他也提醒,在疫情期間,為連線祈福等線上活動引入的直播技術、傳播公司,也可能會加快傳播訊息的速度,甚至建立新的在地協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