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揭陳文成案新發現國安局曾報告蔣經國不排除他殺調查列為機密不公開

發佈時間 2020/5/4 12:00:28
最後更新 2020/5/4 12:02:00
<strong>陳文成照片來源:取自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臉書</strong>

陳文成照片來源:取自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臉書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4)日針對發生近 40 年的旅美博士陳文成命案,公布新的調查報告並揭露多項發現。促轉會委員尤伯祥表示,綜合新事證,能合理推斷當時警備總部對陳文成之死涉有嫌疑。他更引述報告指出,過去中國國民黨威權當局都將陳文成之死導向「意外」、甚至一度渲染成「自殺」,但依據包括官方在 1984 年製作的〈陳文成陳屍案人體模型落體實驗之研究〉等新事證,顯示當時國安局向總統蔣經國報告調查進度時,就已排除自殺可能,而且不排除「他殺」。但國安局最後以「本案政治性大於法律性,以免再引起不良反應」為由,把調查列為機密不公開。凸顯對威權當局來說,維穩政權的重要性,遠高於真相的揭露。

關鍵〈落體實驗研究〉報告遭列「機密」隱匿,促轉會調查後重見天日

旅美臺灣學者陳文成於 1981 年 7 月 2 日被中國國民黨政府情治機關「警備總部」以約談名義帶走後,隔天即被發現陳屍在臺大研究圖書館後方草坪,消息傳出引發各界譁然。儘管案件發生後,政府曾在 1981、1994、1996、2002、2009 年,陸續展開六次公開調查行動,但調查結果多是重複警總當年說詞,指陳文成當天約談結束後,晚間就被送回住處,途中他去拜訪關鍵證人鄧維祥,後來就獨自前往臺大研究圖書館,最後遭發現身亡。對於陳文成死因,則多認定是「意外」墜樓身亡。

促轉會今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依據多項新發現的事證,除了顯示陳文成可能遭到「他殺」,更凸顯當年警總對陳文成的死亡涉有嫌疑。其中,促轉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提及兩份新揭露的關鍵資料。一份是促轉會在 2018 年 10 月取得的「北檢 98 年度檔偵字 24517 號」檔案中,發現一份製作機關不明、於 1982 到 1983 年間秘密進行且未曾對外發布實驗結果的〈陳文成陳屍案人體模型落體實驗之研究〉(簡稱〈落體實驗研究〉);另一份則是從新解密的國安局檔案中,發現國安局在 1981 年 10 月會同警總等機關,組成「明園專案」小組。

<strong>〈落體實驗研究〉檔案照片。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strong>

〈落體實驗研究〉檔案照片。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

促轉會委員尤伯祥今日在記者會中引述〈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指出,〈落體實驗研究〉在 1984 年 5 月做出結論,參與研究的專家認為「意外死亡之可能性最大⋯⋯不排除他人過失輕微碰撞致失去平衡、滑動而跌落之情況」。尤伯祥也展示一份 1982 年由當時剛從警總總司令調任國安局長的汪敬煦致總統蔣經國簽呈指出,簽呈內容顯示汪敬煦提及依據〈落體實驗研究〉發現,認為應該排除「原推斷存有自殺之可能性」。

尤伯祥強調,儘管當時已經有「不排除他人過失」的實驗推論,汪敬煦也有向蔣經國報告這項訊息,但陳文成案始終沒有朝「他殺」方向偵辦調查。取而代之的是,國安局在 1985 年交刑事局的內簽文件中強調,「刑事局認如確無兇手,則本案之突破有賴目擊證人指證,但本案政治性大於法律性,縱有目擊者出現,亦可能被誣衊為『事後安排』,建議對本實驗報告暫勿公布,留存備用,以免再引起不良反應」。因國安局做出裁示,關鍵實驗報告因而被掩蓋。

促轉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內容也指出,警總在陳文成案發生之初,對外發布陳文成是「畏罪自殺」的論述,加上 1981 年 7 月公布的偵查報告把死因歸為「自殺或意外墜落死亡」,這些論點都可以讓警總及威權統治當局對陳文成之死免責。而〈落體實驗研究〉因為可能動搖威權當局為免責打造的論述,被列為「機密」無法公開,除了延誤發掘真相的時機、蔣經國和汪敬煦難辭其咎,更凸顯對威權當局而言,「維穩」政權的重要性遠高於真相的揭露。

<strong>促轉會揭露,國安局 1982 年就曾在簽呈中向總統蔣經國報告,陳文成之死不能排除「他殺」。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報告投影片</strong>

促轉會揭露,國安局 1982 年就曾在簽呈中向總統蔣經國報告,陳文成之死不能排除「他殺」。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報告投影片

尤伯祥:威權當局涉嫌陳文成之死,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敵人

包括長年被列為「機密」無法公開的〈落體實驗研究〉,促轉會今日在發表〈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中,也依據對照新、舊檔案發現的調查結果指出四個層面的新發現,並據此推論,警總對陳文成之死涉有嫌疑。

首先是促轉會調查證實,陳文成無論在海外、回到臺灣後,都受到「情治機關嚴密監控」。譬如陳文成在 1979 年 9 月以越洋電話跟施明德聯繫後,就成為國民黨當局情治機關監控的對象。而因受到監控,情治機關很早就知道陳文成預計回臺探親。陳文成回臺後,警總更協調其他機關,對陳文成展開更加嚴密的監控。最後是陳文成遭約談,生命軌跡就此改變。

其次,儘管歷次調查報告都採納警總說法,指陳文成當天約談結束後晚間就被送回,但促轉會調查發現,「現有證據無法證明陳文成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促轉會發現的事證,包括警總當時聲稱,陳文成 7 月 2 日被送到保安處約談後,晚上 9 點就送他回家,但從約談的錄音譯文紀錄發現,陳文成被警總約談大概 12 小時、錄音帶時間卻只有 6 小時,且作為關鍵證物的 5 卷錄音帶已經遺失,尤伯祥在記者會中強調,「怎麼找都找不到」。

對於警總說法指稱,陳文成遭約談當晚 9 點有派車送陳文成回去,但依警總約談地和陳文成住處距離僅兩公里,對照警總指出的證人說法,看到陳文成的時間是晚間 10 點半,距離和交通所需時間完全無法吻合,凸顯警總說法漏洞百出。

<strong>促轉會委託法醫調查發現,陳文成身上傷痕若為墜落所致,其陳屍方向跟陳屍地點的環境條件可能造成的傷痕形式,有所矛盾。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報告投影片</strong>

促轉會委託法醫調查發現,陳文成身上傷痕若為墜落所致,其陳屍方向跟陳屍地點的環境條件可能造成的傷痕形式,有所矛盾。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報告投影片

再來是促轉會調查發現陳文成被發現的地點「非第一現場,死因為他殺的可能性高」。促轉會委託法醫李俊億調查發現多項疑點,包括陳文成身上的傷痕,當年相驗的法醫認為是他墜落時擊中現場的水溝造成,但現在調查卻發現,陳文成身上的傷跟水溝方向是垂直,如果是照當時說法,應是呈現水平;陳文成身上有破裂傷,但陳屍現場沒有造成破裂傷的可能因素,研判是他受致命傷害後,曾遭到外力移動。促轉會據此研判,陳文成遭他殺可能性高於自殺或意外。

最後是「情治機關介入偵辦,阻礙家屬追求真相」。尤伯祥表示,陳文成案當年偵查過程,都是警總先接觸相關事證,才交給檢察官處理,檢察官遭到架空,警總一開始就限縮了偵查方向。促轉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內容更揭露,情治機關無所不用其極阻礙家屬追求真相。譬如陳文成父親陳庭茂為了追尋真相,藉由為當時「黨外」候選人助講、講述關於陳文成的故事,還有在 1984 年出版自傳《我的轉捩點》,向社會大眾傳達有別於官方版的陳文成事件。但陳文成家人為他陳情、追尋真相的各種努力,都遭到警總極力禁止、阻礙。

<strong>促轉會今日就〈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召開記者會。圖片左起為促轉會委員葉虹靈、代理主任委員楊翠、委員尤伯祥。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直播畫面</strong>

促轉會今日就〈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召開記者會。圖片左起為促轉會委員葉虹靈、代理主任委員楊翠、委員尤伯祥。圖片來源:截圖自促轉會直播畫面

情治機關為了「對付」陳庭茂,研擬多項策略。包括「協調黨政機關及地方仕紳,以中國人權協會名義,組成『聯合處理小組』,採取攻勢,軟硬兼施⋯⋯予以有效安撫、慰助、分化、爭取,澈底消弭其心理病態」、「透過關係運用有利時機,不斷以基於安全及子孫前途勸誘陳某舉家出國定居,以享晚年,教育子孫,如其真能出國,若仍不悔改,則嚴拒入境,以免後患」。

今日記者會,有記者向尤伯祥提問指出,促轉會調查陳文成案期間,是不是有遭遇壓力、或在探訪相關人證時被拒訪的狀況。尤伯祥表示,並未遭遇壓力,但有遭到拒訪。譬如當年承辦案件、現在已退休的檢察官,促轉會曾向他表示希望訪問,但對方以現在身體狀況沒辦法接受訪談回絕。尤伯祥表示,就是因為時間過太久導致調查不易,「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