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特約記者劉芮菁報導
著有《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作文超進化》及小說《堊觀》的作家朱宥勳指出,「不當黨產」在他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他的父親曾擔任救國團的「嚕啦啦」活動服務員,學生時期很憧憬的《幼獅文藝》也隸屬於救國團,甚至常和朋友去唱歌的「星聚點KTV」(指過去「西門星聚點」承租的大世界大樓,為國民黨黨產,每月租金約 500 萬)也是不當黨產。他笑稱,在他的印象中「星聚點KTV」就是一個完全無害、可以唱歌、食物很好吃的地方,「你們可以想像我知道他是黨產時受到極大的驚嚇。」他認為,從歷史脈絡重新認識這些「黨產」,才能回顧這段不公不義的過去,讓讀者進行自我反思,清除記憶中的「無形黨產」。
前衛出版社上 (12) 月 17 日於「左轉有書」書店舉辦《黨產偵探旅行團》新書發表會,邀請作者代表暨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鄧慧恩、作家朱宥勳新書導讀。《黨產偵探旅行團》一書是由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策劃,由鄧慧恩率領清大、成大多名臺灣文學碩、博士,從文史的角度切入剖析中廣、地寶、救國團、梅屋敷等「黨產」被接收、運用的來龍去脈。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專任委員林聰賢強調,在追查黨產的過程中,累積了數億萬計的資料,很希望讓社會了解黨展會在做什麼,這本書是黨產會透過淺顯話語跟社會對話的開始。
爬梳黨產會調查報告 文學工作者轉譯成平易近人的故事
鄧慧恩指出,黨產會累積了龐大而嚴謹的調查報告,這些資料在其官網都能查到,但艱難的法律用語可能讓大眾望之卻步,她希望用文學工作者最擅長的「說故事」方式,以類似「電影剪輯」的手法,把黨產會的研究資料轉譯為平易近人又不失溫度的內容,讓社會大眾對黨產會的調查有更詳盡的理解。
在爬梳黨產會研究報告的過程中,鄧慧恩看到國民黨政府在接收日本殖民時期遺留下的財產時,明明想要佔為己有,卻藉由很多行政文書的程序,來合理化「佔有」的過程。她指出,雖然很多案件已成為歷史,但臺灣社會仍有類似的錯誤不斷在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回溯出來、沒有說給大家聽,沒有告訴大家這個過程多沒不義、不合法,大家就會順理成章地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
從「天外天換梅屋敷」一案 黨產研究連結文史工作者
在籌備這本書時,鄧慧恩對「天外天劇場換梅屋敷」的案例印象深刻。天外天劇場是臺中富商吳子瑜所興建,是臺中第二座現代化戲院。但吳子瑜基於愛國情懷,在戰後賣掉了天外天劇場,用來「認養」國民黨政府接收的日本料理餐館「梅屋敷」,修繕和捐助總共耗費他 200 多萬元。
鄧慧恩曾到臺中探訪天外天劇場,並與當地文史工作者交流。當文史工作者們知道天外天被拿去「換」梅屋敷時非常激動,因為他們只知道爭取保存天外天,卻不知道換梅屋敷的一段歷史,很感謝鄧慧恩「幫我們把後半段接上來了」。從這個經驗中,鄧慧恩發覺到,黨產本身就是臺灣這塊土地的一部分,她在編著本書的過程,也是用不同視角來連結關注不同領域的人。
日治警察會館竟成「反日演講」禮堂 黨產研究凸顯歷史荒謬
朱宥勳則強調,相對於黨產研究從法律、公文或財務的角度切入,從歷史出發會讓《黨產偵探旅行團》一書有很特殊的樣貌,因為它處理的是這些黨產的「意義」。特別是,多數不當黨產是日本殖民時代留下的財產,歷經國民黨政府的「接收」、「轉賣」,會讓每棟建築物有三個時空──日本時代、國民黨使用、現在的情況,當三個時空擺在一起,有時候可以看到歷史的荒謬。
例如,日本時代供外地警察差旅住宿的「警察會館」,二戰後成為舉辦「國語演說比賽」的大禮堂,為的是塑造反日思想、宣揚中華文化的偉大。又隨著這個警察會館被轉賣、淪為私人財產,現址已成為臺北街頭一家尋常的藥妝店,鮮少人知道它背後有關不當黨產的歷史。
「不當黨產」其實無所不在 KTV、文藝雜誌都是權威提款機
朱宥勳認為,這些「不當黨產」經過轉賣或歷史變遷,或許現在已經失去了國民黨政府進行思想控制的意義,現在不需要完全否定其價值;而有些黨產被轉賣後成為「私人財產」,更不能否定其擁有者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但起碼我們(對這些黨產)要有歷史的認知,透過故事去理解它是一個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