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鎖戰應視同侵略國防部長顧立雄國軍會作戰國際不會坐視

發佈時間 2024/10/24 05:19:40
最後更新 2024/11/14 04:05:17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中國多次在台灣周邊舉行「圍台」軍演,操弄國內民族主義與對台認知作戰。究竟中國是否可能封鎖台灣?一旦發生,台灣如何應對?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3)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封鎖」是指阻止所有國家飛機、船艦進入台灣的港口、機場,在國際上被視為侵略行為,一旦發生,我方有權自衛反擊,國軍會進入應急作戰階段。他也強調,台灣海峽對全球經貿無比重要,「相信全世界不會坐視」中國封鎖台海。除了國防部之外,農業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也有針對封鎖情境,規劃緊急狀態的糧食、能源供應。

中國多次在台灣周邊舉行「圍台」軍演,操弄國內民族主義與對台認知作戰。(圖片來源:中國外交部駐香港公署)

顧立雄解讀中國軍事恫嚇:演習不等於封鎖,若封鎖視為侵略

中國在上週(14)在台灣周邊舉行「聯合利劍 2024B」軍演,宣稱是要「恫嚇台獨分裂勢力」。對此,美加軍艦在週日(20)高調穿越台海、強力回應。針對中國頻繁軍事恫嚇,顧立雄表示,操演或演練與實際要進行封控完全不同,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也不一樣。他指出,迄今中國僅是操演,且「看起來也未必有全部操演完畢,就是一天時間過去,到底什麼叫陸對海攻擊、綜合控制權,這些都是中國自己定義的。」

至於中國昨(22)日突然又在福建平潭進行實彈射擊,顧立雄則研判,僅是例行性訓練項目,但中國故意擴大宣傳,作為對台的心理威懾,「算是例行訓練以外的認知戰。」

而針對「中國是否可能封鎖台灣」此一命題,顧立雄在答詢時明確定義封鎖行為及我方因應。

顧立雄指出,「封鎖」指的是阻止所有國家的飛機、艦艇進出敵國管轄的港口、機場、海岸線的「交戰行為」,而現在中國演習算是一種灰色地帶威脅,並未真正在台海周邊劃設禁航區、限制所有國家進出。

根據聯合國大會 1976 年底通過的第 3314 號決議,侵略行為包括「武裝侵入或攻擊、轟炸、封鎖、武裝侵犯領土。」顧立雄引用此一定義強調,「如果中國真正進入封鎖狀態,就是交戰行為,我方可以合法自衛反擊」,而此時「國軍會進入應急作戰階段,所有部隊、武器裝備都會進入應有的部署位置。」

顧立雄強調,台灣海峽對全世界經貿無比重要,所有國家都會受影響,「全世界不會坐視不理,對中國經濟也是傷人自傷。」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曾指出,2022 年約有價值 2.45 兆美元(約 78.5 兆新台幣)的貨物經過台灣海峽,佔全球海上運輸 1/5。

國防部長顧立雄(攝影/朱乃瑩)

各部會加強儲備,確保封鎖時軍事民生供應

若真的發生台灣被封鎖的狀況,今日出席的部會也有各自盤點因應。

例如,農業部書面報告指出,截至上(9)月國內公糧糙米庫存可供應國人至少 7 個月、蔬菜可全年供應無虞,肉類庫存也可供應 1 年以上、冷凍水產及罐頭可供 2.6 個月以上。農業部並指出,若進入戰時將投入農地復耕,並優先種植地瓜、大豆、短期蔬菜;若海上遭封鎖,將擴大埤塘等雜食性水產養殖。

經濟部則由國營司司長胡文中出席,回應立委關切發生封鎖時的能源供應問題。胡文中指出,目前天然氣存量確實低於石油、煤炭等能源燃料,目前經濟部已經規劃 3 個天然氣接收站,目標是讓天然氣庫存擴增到 14 天以上;而極端狀態下,如果無法維持天然氣機組運轉,目前也在規劃讓一些除役的煤電廠成為「國安專用」的緊急備用機組。

至於石油供應,胡文中表示,目前石油採購朝向多元化,除了傳統來源中東,從美國、印尼等其他國家進口的數目也在提升中。他接著指出,根據(戰時)物資動員準備計劃,石油會優先供應國防、民生必需品,以及民生必需品的相關製造業。

「台海問題出在中共極權擴張本質」顧立雄駁馬文君:不能採投降主義!

對於馬文君與賴士葆等國民黨立委,輪番質疑我方挑釁中共、無能應對中共威脅,顧立雄則強調,台灣最大共識是維持現狀,「問題出在中國不接受維持現狀,威權擴張的本質就是這樣霸道!」

顧立雄強調,中國持續在台灣周邊以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持續演訓、挑釁,不會因為台灣的作為而不一樣。台灣作為守勢的一方,國軍隨時保持警覺,而美國「不排除出兵,也不排除不出兵」的戰略模糊政策,也是在進行嚇阻。

對於馬文君堅稱「因為民進黨邀請裴洛西來台,害台灣失去台海中線」、「民進黨堅持激化兩岸關係,導致禁限制水域的默契被打破」,顧立雄爆氣回應,我們只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不能採投降主義!」

國軍強化不對稱戰力,提升作戰韌性

顧立雄表示,國軍的戰略目標是「拒止」敵人達成任務,也就是讓中共放棄登台、奪台行動。為此會運用不對稱作戰概念,「我們有信心在他最脆弱時,不斷削弱他的戰力。」

顧立雄也指出,中國的軍事威脅相當頻繁,很明顯是要採取消耗戰,對台灣確實構成挑戰,我方會多利用例行巡邏、任務因應;如果發生威脅狀況,也會配合地面的防空系統追瞄,盡量不過度消耗軍事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