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憲法像70年中國老車中華民國大陸地區先修掉

發佈時間 2020/8/21 08:20:20
最後更新 2020/8/21 08:20:20
<strong>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接受《沃草》專訪,對修憲表達看法。(攝影/何宇軒)</strong>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接受《沃草》專訪,對修憲表達看法。(攝影/何宇軒)

立法院新會期即將在九月展開,院長游錫堃已宣布將成立「修憲委員會」,啟動睽違 15 年的新一波憲改工程。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接受《沃草》專訪指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先有國族認同,才有政府並制定憲法,但臺灣經歷特殊的歷史因素,在中國國民黨來到臺灣後,「先有政府才有國家」,連帶把原先設定在中國的《中華民國憲法》套用在臺灣,不但不合理,現在更不合時宜。他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就像是開了 70 年的一台老車,我們現在說要修理,車子除了已經不堪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車,不是為臺灣打造的臺灣車」。面對修憲,陳柏惟表示以台灣基進的立場會希望能把「中華民國大陸地區」這類不合理的內容修掉,但以修憲需要 3/4 立委同意加全部選民過半複決同意的超高門檻,還有憲法的中國本質,他說,「如果可以,我們會主張制憲,而不是修憲」。

修憲難解《中華民國憲法》認同錯亂 制憲劃清臺灣「邊界」才是出路

針對再一次的修憲,陳柏惟先是切入《中華民國憲法》的本質問題。他指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先有國族認同,才有政府並制定憲法,但臺灣經歷特殊的歷史因素,在中國國民黨來到臺灣後,「先有政府才有國家」,而國民黨政府從中國帶來強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憲法》,早就不合時宜。陳柏惟說,「《中華民國憲法》就像是開了 70 年的一台老車,我們現在說要修理,車子除了已經不堪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車,不是為臺灣打造的臺灣車」。

陳柏惟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最大的問題,正是其中的國家定位。他表示,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有效能的政府,就必須先有清楚的國家邊界,而這不只是地圖上實質意義的邊界,更在於我們對臺灣這個「想像共同體」的界定,就是在哪些作為或條件下,我們會認同他是「臺灣人」。

但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說,陳柏惟認為這部憲法對臺灣而言,不論是認同邊界、社會邊界、實質國家邊界的界定,都有很大的問題。他說,就是因為各種意義上「國家邊界」的混淆不清,才造成「有一些人言行很親中,即使我們是同一國人,你也會覺得這是中國人才會說的話,不是臺灣人會說的話」。

陳柏惟指出,也許有人會質疑,雖然臺灣有「統派」,但也有「獨派」,這不就是言論自由?但他認為,「統獨從來不是同一個水準、平面,可以放在一起討論的」,我們主張「我家是我家」這件事情沒有問題,但同住一個屋簷下卻有人主張「我家是他家」,這兩種主張根本就無法做平行的討論。

<strong>針對中國滲透臺灣造成嚴重國安問題,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反滲透法》,「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率領「黨員」到立院抗議。(攝影/蕭長展)</strong>

針對中國滲透臺灣造成嚴重國安問題,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反滲透法》,「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率領「黨員」到立院抗議。(攝影/蕭長展)

在《中華民國憲法》長期說不清楚國家定位的情況下,陳柏惟指出這種認同混亂演變成有一群人「一天到晚要把大家都拉去靠往中國」,卻還是持續使用臺灣的資源及社會福利。他認為要解決這項難題,正應該透過在憲法上對各種意義的國家邊界做出清楚的界定,特別是劃出「臺灣的民主跟自由」所包含的範圍和邊界,並對「國民」的樣貌做出定義。

陳柏惟強調,「畢竟世界上現在有個國家叫做中國,積極要打壓、併吞臺灣,而現在存在於臺灣、跟這個國家擁有最強烈連結的,就是『中華民國』跟『中國國民黨』,這兩座橋樑,早晚有天一定要封起來」。

站在臺灣主體的立場來看待這次「修憲」,陳柏惟表達他個人及所屬政黨台灣基進的鮮明立場,「如果可以選擇,我們會主張制定新憲法,而不是修憲」。

修憲戰場不只立院 凝聚國民關注憲法「正當性」同等重要

回歸到立委的身份及身在立院能在修憲上做什麼事,陳柏惟以台灣基進在立院唯一席次,帶著些許無奈表示,以《憲法增修條文》規定需要立院 1/4 以上立委提議,提案門檻相對立院平時審查的其他法案高出許多,雖然他還是會提出關於國家定位的相關修憲提案,但以立院生態而言,還是無法避免要納入各政黨角力和意志等因素,「能過多少,現在都無法肯定」。

不過,陳柏惟以他率先提案、後來在立院臨時會期間表決通過民進黨版本的「護照正名公決案」為例指出,「雖然最後通過的是民進黨版本的法案,但我們提案凸顯了長期存在矛盾大家卻不修正的問題,還讓除了國民黨以外的立委都出來投下同意票」。他表示,針對「正當性」存在爭議的議題提案,讓支持的人都充分表態,讓反對方不敢投票,是能在修憲過程中盡力去做的目標。他強調,台灣基進的每個提案、投票,都一定是跟國民黨「對作」,在這個前提下,「就是不會有 3/4 (《憲法》規定之修憲案立委同意門檻),這很現實」。

陳柏惟說,「我知道大家都很希望一個立委就可以做到減少進口車關稅、提升國產材料競爭力、降低房稅等等,問題是一個人一定沒辦法做到這些事情,立法院畢竟還是合議制」。他認為,推動議案的戰場除了在立院,讓社會上更多人理解、支持他及台灣基進的理念和提案,同樣重要,「一席立委或許現在不能做什麼,但能夠影響,未來我們要做什麼」。

<strong>陳柏惟受訪表示,如果可以選擇,台灣基進會主張制憲,而不是修憲。(攝影/何宇軒)</strong>

陳柏惟受訪表示,如果可以選擇,台灣基進會主張制憲,而不是修憲。(攝影/何宇軒)

以民進黨的「成長過程」為例,陳柏惟指出,民進黨在 34 年前創黨時,沒人能想到會出現民進黨籍的總統,甚至是現在拿到國會過半數席次的局面,「他們當時也是一小群人,開始去影響這個社會」,後來才漸漸說服大家,為了民主自由,把票投給一個新興小黨。

陳柏惟強調,這是為何他在立院以外的地方,還是不斷發聲倡議的原因。他說,「只要我們不斷去提倡『中華民國就是中國』,不斷告訴大家只要繼續維持『票票不等值』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就會看到兩千票也能當選的立委,慢慢大家就會發現,要讓臺灣政治更好,就必須要從憲法下去修改」。

國際「抗中」局勢成形、蔡英文連任獲 817 萬票:制憲並非不可能

對於超高修憲門檻,擋在臺灣人擺脫「大中國」憲法和追求國家正常的道路上,陳柏惟從不同的角度,認為這對臺灣人追求前途反而能做為一項有利的「認證」。

陳柏惟指出,2003 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接見去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時,曾公開表示美國政府反對臺海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而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 2005 年所達成的「修憲」,某個程度上為了在當時時空背景下傳達「臺灣不會片面改變現狀」的訊息,以取信國際社會,因而產生了對修憲設下超高門檻的結果。

但隨著時空背景走到「抗中」逐漸成為國際共識的當下,國際社會開始相信,臺灣是穩定的盟友。加上今年初,總統蔡英文在能夠象徵國民對「國家定位」做選擇的總統大選中,拿到史無前例的 817 萬高票。陳柏惟認為,依照目前國內外局勢條件來看,「制憲不是不可能」,如果制憲公投能夠成功過關,這個表達臺灣人意志的結果將會有極大正當性,更會帶來不可逆的國際趨勢,這也是臺灣人下階段應該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