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吳叡人讚海外台灣人影響僑居國對台政策堪比美國猶太人的以色列運動

發佈時間 2023/9/1 03:48:20
最後更新 2023/9/1 03:51:25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深入研究香港 2019 年「反送中」運動的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吳叡人指出,香港在近 3 年形成的大規模移民潮,有可能形成海外香港獨立運動的母體。他分析,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的流亡潮與海外獨立運動,在黑暗時期為台灣保存民族元氣、在民主化時期跟本土運動合流,民主化後則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引路人,對僑居國政策的影響,除了美國猶太人的以色列運動之外無與倫比;而香港人在「習總加速師」的推動下,進程有可能比台灣快。

吳叡人是《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第一個被親中港媒點名「違法」者,還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他本(8)月 5 日受邀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年會中演講。(攝影/朱乃瑩)

吳叡人是《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第一個被親中港媒點名「違法」者,還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他本(8)月 5 日受邀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年會中演講。(攝影/朱乃瑩)

吳叡人評「流水革命」:錯誤制度與錯誤統治引發「非預期的革命家」

吳叡人指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失敗、中共香港特區政府 20 年來的治理失敗是遠因,而港府對 2019 年抗議修訂「逃犯條例」(反送中運動)的不當鎮壓引發「敵意螺旋」,香港人一開始只是要求維持香港與中國之間的法律區隔、阻止中港法律融合,卻遭到港府強硬拒絕甚至激烈鎮壓,「從溫和務實的公民,變成『不預期的革命家』」,運動口號也從初期中立的「五大訴求」,後來出現「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再到「香港獨立」,越到後期,主張自決、獨立的人就越來越多,「香港政府沒倒,是因為後面有北京。」

吳叡人總結這場運動的效果,首先是啟動了全球「天下圍中」,而於香港,則在長達半年以、動輒一兩百萬人上街的巨大動員中,形塑了「香港國族主義」。劇變引起北京的焦慮,香港則在《國安法》通過以後遭到「焦土化」打擊,運動能量不會就此消散,但型態必然改變。

海外香港運動與海外台獨的參照:維持國際能量、發展運動理論、保存民族文化

吳叡人形容,香港認同在本土轉為隱晦的「伏流」,在海外則化為「洋流」,兩條戰線共同展開長期抗戰,這種情況非常類似於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的狀況。

「海外運動就是把本土做不到的事,接起來做!」吳叡人分析海外運動至少有四項功能,首先是在各國遊說、保持香港議題的能見度,這也是任何海外流亡運動的最優先。此外,還有發展運動論述、培養政治人才、保存民族語言、歷史、文化等重要意義。吳叡人以台灣為例,指出包括「台灣人自決」、「台灣國際法地位」等重要論述,正是旅日的史明、王育德、旅美的陳隆志等人在海外奠定。

吳叡人強調,香港人受過去英國對其「自由港」定位的影響,國際流動能力一直很強,但真正大規模的移民潮僅有兩次,先是 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幻滅,但之後看到中國對香港似乎沒有太多干預,過了幾年或拿到外國籍後就又回港。第二次就是 2019 年「反送中」催生 3 年 30 萬人的移民潮,以中產階級、專業階級為主,也是民主運動最重要的支持者。他估計,目前全世界的海外港人加起來有近百萬人,主要分布在北美(美國、加拿大)及英聯邦地區(英國、加拿大、澳洲),也有許多來到台灣。

中共利用國安法等工具清算民主運動人士,吳叡人(圖左)去(2022)年參與聲援香港歌手何韻詩等 5 位被香港國安處逮捕的「612 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中共利用國安法等工具清算民主運動人士,吳叡人(圖左)去(2022)年參與聲援香港歌手何韻詩等 5 位被香港國安處逮捕的「612 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資料照,攝影/朱乃瑩)

吳叡人曾在 2021 年提出「根植在地的全球香港人網絡」,這次他進一步以海外台獨運動的軌跡為參照,認為海外香港社群應走向組織化、在地化、全球化。

「強大的全球支援網絡,在黑暗時期為台灣人保存民族元氣,在民主運動時跟本土運動合流、共同奮鬥,民主化以後則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引路人,毫無疑問,臺僑是革命之母!」

「海外台灣人在政治上發揮的功能,除了美國猶太人的以色列運動之外,可能是無與倫比。」吳叡人表示,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陷入黑暗的恐怖統治,但海外社群與運動持續壯大,例如曾在東亞各國盛極一時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灣青年社」,或美國的「3F運動」,「從日本、美洲到歐洲,從同學會到同鄉會,再到全球同鄉會;從臨時政府到台獨聯盟;從留學生落地生根到 FAPA、教授會、醫師會,他們會影響、形塑僑居國的台灣政策。」

「看到今天香港在走這條路,當然會想到台灣人走過的路。」他強調,台灣人移居後落地生根,變成美國公民,培養、贊助願意了解台灣議題的民意代表,以致於現在美國國會中「台灣連線(Taiwan Caucus)」成員有一百多人。美國政策的改變固然有國際現實因素,但「也是大家(台僑)在地方一點點餵出來的!」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整理海外台灣獨立運動曾出現的旗幟,包括右側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1956)、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5)、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台字旗」(1971)等。(來源:周婉窈手繪、沃草電繪)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整理海外台灣獨立運動曾出現的旗幟,包括右側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1956)、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5)、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台字旗」(1971)等。(來源:周婉窈手繪、沃草電繪)

吳叡人指出,同鄉會是海外香港運動的母體,與其空想向外國買、租土地來打造「新香港」,不如在各地香港社群中建立同鄉會,並在同鄉會基礎上分化出各種功能性團體,形成海外的香港社會。此外,流亡與移居需要結合、在移居地生根,以新故鄉為基地來對香港事務發言。各自安頓後,接著是各地港人社群的連結、分工。

吳叡人分析,海外港人支援香港的路徑,在英聯邦地區、美國、台灣等移居地略有不同,例如美國是超級強權、世界政治中心,其政策可以影響香港命運,而由香港雨傘革命、流水革命中的健將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HKDC)」等數十個港人團體遊說能力強大,曾成功呼籲美國政府拒絕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 APEC 峰會

英國有數量極大的香港同鄉會,其中一些帶有政治遊說性質;也有許多由非營利組織(NGO)工作者在英國重組的人權團體,如「香港勞權監察」、人權律師團體「The 29 Principles」等。

台灣則因為作為「有言論自由的華語社會」,在文化、宣傳、論述等方面的功能非常明顯,不僅有香港人創辦的新聞媒體(如水、光傳媒)、1841 出版社,有台灣出版社專門開發香港題材,許多香港學者、藝術家、音樂人、文化人也都已來台灣。

港台「遠距民族主義」類比 吳叡人:有「習總加速師」幫助,香港獨立不用像台灣等那麼久

吳叡人指出,過去的海外台灣人運動、現在的海外香港人運動都是一種「遠距民族主義(Long-distance nationalism)」,但後者仍受許多客觀條件限制,距離成為海外香港獨立運動的母體,還有點遙遠。

第一是海外香港社群中,較早移民、事業有成的富裕階層不願碰政治,或政治立場較為模糊,因此海外運動嚴重財力不足;第二,在 2014 年雨傘運動、2019 流水革命後誕生的流亡者大多是年輕學生,即便非常有名,也很難在移居地取得身份,這也和黃昭堂等早期海外台灣獨立運動者的處境相似。第三,雖然許多英、美的港人團體都努力促成連結,但在眾多海外團體中,仍缺乏一個具號召力的領袖人物出面整合。

吳叡人指出,流亡日本的廖文奎、廖文毅兄弟都是「阿舍(地主)」出身的留美博士,深孚眾望,可號召、串連海外獨立運動社群,但目前香港海外運動仍缺乏這樣的指標性人物。(廖文奎,來源:沃草烙哲學)

吳叡人指出,流亡日本的廖文奎、廖文毅兄弟都是「阿舍(地主)」出身的留美博士,深孚眾望,可號召、串連海外獨立運動社群,但目前香港海外運動仍缺乏這樣的指標性人物。(廖文奎,來源:沃草烙哲學)

吳叡人接著指出海外香港運動擁有的優勢,包括香港人的國際活動能力強,且當代全球整合與資訊流通遠勝過去,讓港人在各國的政治遊說成效驚人。吳叡人還說,1950 年代後的蔣介石政權在美國保護下吃香喝辣半世紀、形成穩定的威權統治,「總加速師」習近平則讓中國與香港都陷入不穩,「戒嚴時代的台灣是完全被鐵幕封住的黑暗之島」,現在香港則是組織良好,而且全世界都了解其處境,「這種民族不會死,只是要找到新的方法來抵抗。」

吳叡人總結,過去香港曾庇護過台灣流亡者,現在台灣有能力可以回報:協助香港青年流亡者在海外立足、聲援香港運動、分享過去台灣推動民主與建國的經驗,就是實踐台灣民族獨立運動的國際主義精神,且「保住香港的民族元氣,其實是為抗中保台創造夥伴與援軍。」

註解

  1. 按:「五大訴求」中的「撤回《逃犯條例》」已於 2019 年 10 月達成。「五大訴求」包括 (1)完全撤回《逃犯條例》草案;(2)撤回(認定示威抗爭為)「暴動」定性;(3)撤銷所有示威者控罪;(4)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察濫權;(5)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下台。隨著運動情勢演變,民間不斷出現新的訴求,例如全面改組警隊、實行「真雙普選(立法會與特首由公民直選)」等,但一般仍統稱為「五大訴求」。2019 年 10 月,在抗爭長達半年後,香港政府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但此時爭議核心已轉為國家暴力、警黑勾結等,由非直選官僚與民意代表構成的統治正當性,也廣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