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台灣警惕的烏克蘭協力者範例普丁與他的為俄宣傳好夥伴

發佈時間 2023/9/6 09:30:51
最後更新 2023/9/6 09:30:52

張媛婷

aka.老張,現職政治工作者。拿了教育學碩士七年後想不開,正在攻讀公衛研究所。斜槓主持 podcast【留職婷欣】和經營粉專聊政策,人生目標是當個悠閒的貴婦。

<strong>俄羅斯長期佈線培養烏克蘭「協力者」,以達到對烏克蘭的影響力並為侵略做準備,其中,扶植能「為俄宣傳」的媒體從業者或意見領袖,是重要軸線。</strong>

俄羅斯長期佈線培養烏克蘭「協力者」,以達到對烏克蘭的影響力並為侵略做準備,其中,扶植能「為俄宣傳」的媒體從業者或意見領袖,是重要軸線。

自 2022 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逾一年半,這場戰爭的開端,除了奠基於長年歷史、民族、政治等因素所造成的衝突,在傳統的軍事戰爭場景外、新形態的戰爭模式「資訊戰」作為一種「沒有煙硝的戰爭」,更是自 2014 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就延續至今的戰爭。接受《報導者》採訪的烏克蘭事實查核組織 StopFake 更是斷言,「俄羅斯整場戰爭就是建立在資訊戰之上」。

俄羅斯製造假訊息的型態非常多元,包括 2022 年初入侵烏克蘭,即是以烏克蘭政府迫害境內俄羅斯族群為由,指控烏克蘭為新納粹,來合理化俄國的出兵。此外,戰爭的過程中,更有假裝成烏克蘭人民的帳號來探詢資訊、打造假的「事實查核中心」、甚至使用 DeepFake 技術假造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投降的畫面。

面對這樣的挑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每日在社群媒體發表演說,除了安定民心外,也向世界求援。民間也自主蒐集資料,透過社群媒體形成事實查核網路,並每日發布官方資訊以抵禦俄國資訊戰,讓世界各國知道烏克蘭第一手訊息。

本篇將聚焦於政府官方在面對資訊戰所扮演的角色,以烏克蘭安全局(Служба безпеки України)為例,分析台灣現況及困境,並藉由此次戰爭中的案例來討論台灣需要警惕及可以借鏡之處。

烏克蘭安全局揪出資訊戰「協力者」

面對資訊戰,除了針對事件本身進行澄清外,烏克蘭安全局更揭露製造、散播假訊息的協力者,明確指出其具體作為,以提供民眾辨識這類協力者的行為態樣,並示警對可疑的訊息要保持高度警覺。

首先,在今年 4 月 17 日,烏克蘭安全局指出一名原為烏克蘭文尼查地區的記者尤利婭·塔拉帕塔(Юлію Тарапату),他在 2014 年克里米亞及烏東地區遭俄羅斯占領後,就移居到俄羅斯,並在公開支持俄羅斯佔領及發表反烏克蘭言論後,取得《莫斯科報》副主編一職。據安全局資料,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她受克里姆林宮指示,為俄羅斯軍隊的入侵辯護、否認俄軍在基輔地區對平民的大規模屠殺,甚至稱「布查大屠殺」只是烏克蘭演出的一場戲。對此,烏克蘭安全局指出該記者恐面臨最高 12 年的監禁。

<strong>去年1月,尤利婭·塔拉帕塔出席俄羅斯莫斯科市政府頒獎典禮,獲頒「首都大眾媒體最佳員工獎」。(圖片:莫斯科市政府新聞處)</strong>

去年1月,尤利婭·塔拉帕塔出席俄羅斯莫斯科市政府頒獎典禮,獲頒「首都大眾媒體最佳員工獎」。(圖片:莫斯科市政府新聞處)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個案,是今年 5 月 1 日遭控的前國會議員奧列格·沃洛辛(Олега Волошина),據調查,他在 2020 至 2021 年任職國會議員期間就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顛覆破壞的行動,更公開發表親俄言論,試圖操控烏克蘭內部的輿論,像是他積極傳播克里姆林宮觀點、透過網路社交平台及電視等媒介抹黑烏克蘭,更為烏東盧甘斯克及頓涅次克地區所實行的恐怖主義進行辯護。奧列格·沃洛辛在 2022 年俄軍全面入侵前一夜,便自烏克蘭逃往俄羅斯。安全局表示他的行為,最高將面臨最高15年的有期徒刑。

台灣在資訊戰的戰場上從未缺席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窺見「敵人就在本能寺」,資訊戰的協力者就是本國記者和國會議員,他們是主要的輿論操作者,而在國家遭入侵時,他們並未留下來捍衛國土,而是逃往入侵國:俄羅斯。

發生在烏克蘭的案例,對台灣也有相當的既視感,從台灣遭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中的口罩之亂以及曾發生過的衛生紙之亂,我們都學到了不少教訓。而這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不只是俄烏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是全球的戰爭,台灣也被囊括在這個戰局當中。烏克蘭長期都是俄羅斯資訊戰的試煉場,台灣之於中國亦同。一樣都遭受假訊息的侵擾,台灣內部也從俄烏戰爭開始產生各式論述,例如,美國並未出兵烏克蘭,部分媒體及政治人物便開始藉此操作台灣及美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台灣若出事,美國也不會出兵來相救,以強化長期以來的「疑美論」;此外,國內部分媒體更放大烏克蘭遭受侵略後的慘況,以散佈戰爭恐懼。

據《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 年烏克蘭戰爭》一書指出, 關於這場戰爭的假訊息大多來自中國,源頭包括媒體報導、微信及抖音,而參照假訊息的內容,也可發現大約有六成跟世界普遍流傳的假訊息一致,且高達四成是「客製化」為台灣特製的假訊息。例如網路流傳烏克蘭在頓巴斯轟炸俄羅斯軍隊,被衍生為「台灣年輕人要看清現代戰爭的殘酷,不要不知死活地一天到晚喊打喊殺搞台獨」。

為此,《報導者》在〈有健康的媒體才能對抗資訊戰〉一文中,整理了烏克蘭事實查核組織歸納的假訊息論述,筆者大致再濃縮為幾個重點:一、貶低國格、國軍及地方防衛隊;二、推動反戰論述,鼓吹不計代價地和談;三、挑撥國內族群對立;四、挑撥與國際的合作;五、從地方層級來操作資訊;六、批評國內的政治混亂。

<strong>根據烏克蘭國安局貼文,烏克蘭前國會議員奧列格·沃洛辛於 2020 到 2021 年在職期間,積極協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顛覆活動,並為俄國操弄烏克蘭公民的輿論。(圖片來源:烏克蘭安全局)</strong>

根據烏克蘭國安局貼文,烏克蘭前國會議員奧列格·沃洛辛於 2020 到 2021 年在職期間,積極協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顛覆活動,並為俄國操弄烏克蘭公民的輿論。(圖片來源:烏克蘭安全局)

對照台灣近年因中國威脅劇增,推出兵役改革、國防自主、全民防衛等政策,也在國內遭到相當大的質疑,但許多質疑都建立在錯誤訊息之上,不利於公共政策的討論,且資訊散佈者及敘事邏輯,也與烏克蘭的案例有許多相似之處。

像是 2023 年初美國宣布對台軍售「火山布雷系統」,特定媒體即在第一時間以頭版寫下聳動標題「台灣恐成地雷島」,指稱「美國把台灣烏克蘭化」,更有立法委員大力反對,理由是他認為該布雷系統將使台灣人民誤踩而引發危險。但細究其中有不少資訊錯誤,例如:該系統主要用來炸戰車、裝甲車,以遲滯敵軍進攻,而且要承重達150公斤以上才有辦法引爆,還有該地雷系統是置於地面上而非傳統戰爭片中的地下。儘管是錯誤資訊,在民意代表及媒體的唱和下,仍引發民眾的疑慮並強化了疑美論。

此外,國防部因應資訊戰及台灣當下面臨的威脅,亦曾在今年初預告將進行《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卻因爭議四起,至今行政院版仍未能送進立法院審議。其中,國防部在草案中寫到因應戰爭動員時,針對我國國內媒體,應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臺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必要管制,此外散佈謠言或不實資訊造成公眾利益損害者,也有相應的罰則。然而,此規定被質疑為箝制媒體及言論自由,用以在戰時消解、對抗資訊戰的立法,卻因資訊戰而未能順利推動。

看看烏克蘭的經驗,在克里米亞被入侵時,他們就把俄羅斯的電視頻道切斷,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些管道會成為資訊戰的重要途徑,可惜的是,戰時的必要手段,在台灣的討論中卻以平時的眼光來切入,忽略潛在的威脅及風險。

<strong>今年 7 月,《聯合報》以取得所謂「南海工作會議紀錄」連續幾日報導稱民進黨政府接受美方施壓、研發生物戰劑。包括國防部在內等政府部門當下即闢謠澄清,但《聯合報》並未承認、也未下架相關報導。時至 9 月,北檢調查證實《聯合報》引述的資料確實為假消息。(圖片:「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專頁)</strong>

今年 7 月,《聯合報》以取得所謂「南海工作會議紀錄」連續幾日報導稱民進黨政府接受美方施壓、研發生物戰劑。包括國防部在內等政府部門當下即闢謠澄清,但《聯合報》並未承認、也未下架相關報導。時至 9 月,北檢調查證實《聯合報》引述的資料確實為假消息。(圖片:「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專頁)

建立可信任的官方管道及覺察侵略者敘事邏輯

戰爭,對於台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戰爭的恐懼動員一直發生在日常生活,但人民對於戰爭下會發生什麼事、要預先做什麼樣的準備,該有的知識、技能仍未普及。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駐研學官廖松柏於《從俄烏戰爭中探討「假訊息」對台灣社會的影響》一文點出三大重點:建立信任管道、提供事實查核的機制供民眾使用、民眾自律避免傳播假訊息,才能應對資訊戰。

最後,透過烏克蘭的經驗可知,面對假訊息,政府需要快速且主動領導論述,例如國防部如何擺脫嚴肅且硬梆梆的形象,提供民眾有辦法吸收的資訊,並作為具有可信度和正當性的消息來源,善用對國內外的策略性溝通,來做有效的政治傳播,這都是政府需要再持續精進的層面。而身為大眾的我們,可以參考俄烏戰爭中的俄羅斯操作資訊戰的敘事模板,對照看看現在哪些台灣民意代表及媒體的「說法」,是否已落入某種侵略者邏輯的思考中。

最為重要的是,台灣社會應持續思考如何建立全民心理韌性並展開行動,才能面對中國意圖侵略而長期進行且不斷變形的資訊戰。